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两岸四地>新闻报道

核风暴席卷台湾岛内政坛

2000年11月10日 16:50

  作者:李义虎


  最近,一场“核风暴”席卷台湾岛内政坛,引发了自5月20日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而使岛内感到相当的震撼。执政的民进党和在野的国民党、亲民党之间围绕“核四”问题频频交手,使台湾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裂痕,社会急剧动荡,造成股市狂跌,经济低迷,民众财富严重缩水。国民党与亲民党、新党联手,呈现在野联盟的空前联合局面,他们发起了令当政者和民进党十分头痛的连署“罢免总统案”,使台湾执政当局的施政遭遇到严重阻力。


  “核四案”:党际斗争的深刻背景


  近来人们所常说的“核四”,就是兴建台湾第四座核能发电厂的“核四兴建案”。早在蒋经国当政时,就已决策兴建“核四”,并在1996年正式完成了审批程序,通过了“核四”所需的预算,也就是说有关“核四”的预算属于“法定预算”。不管谁当政,“行政院”都只能按照这一预算加以执行。

  民进党和国民党本来在核问题上存在着极为对立的政策立场和理念之争。

  迄今,“核四厂”的建设工程已完成了1/3部分,数百亿新台币已经投入,为兴建“核四厂”,台湾大企业和商界的利益大量卷入其中。而为推动兴建“核四”,台湾向外国还进行了大量的采购和定购。但是,与国民党的理念和政策大大相左,民进党依其“反核”理念和立场,坚决反对兴建“核四”,并把“反核”的立场纳入党纲,成为与其“台独”理念并列的另一大祭拜“神牌”。

  民进党依据他们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反核”立场,未经尊重民意和与在野党的充分协商,朝令夕改,草率决策,就贸然决定停建“核四”。

  由此,有深刻党际政争背景的“核四”问题成为台湾政坛最大的争执点。


  “核四”问题给“全民政府”釜底抽薪


  台湾新执政当局上台执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己的民意基础极其微弱,与在野党处于很难协调关系的局面。

  为此他们标榜要建立“全民政府”,搞“清流共治”,颇有跨党派和超越理念政争的味道。为了缓解组阁危机和理顺“行政院”和“立法院”的关系,当局者极力以“举逸民”的姿态,拉出国民党籍的唐飞当“行政院长”,使其成为在执政当局和“行政院”与“民意代表机构”“立法院”之间的一个挡箭牌。但是,所谓“全民政府”在它刚组成之时,就接连遭到在野党、亲民党、国民党和新党的不断杯葛。“行政院长”和各部会主管在“立法院”成了众矢之的,日常施政都十分困难。国民党虽然下台,但它倚仗自己在“立法院”的多数优势,公开宣称要做“第一大在野党”,并“善尽在野党职责”。另一个在选后组建的亲民党依靠自己极旺的人气和在选举期间凝聚的力量,也表现出了极强的“问政”和“质询”姿态。尽管国民党和亲民党囿于过去的矛盾,并没有形成联合态势,但在一些问题上立场逐渐靠近,特别是在野党的现实利益要求使它们可以超越原有分歧,进行某种问题的策略组合。

  台湾新执政当局组建“全民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民党籍的唐飞出任“行政院长”,并有不少国民党方面的人士当上了有关部会的主管。但在“核四”存废问题上,唐飞坚持续建“核四”的立场,同民进党和“总统府”方面产生了直接的冲突,而最终的结局就是唐飞于10月3日晚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辞职,成为“全民政府”的代罪羔羊。

  唐飞辞职下台和在“核四”问题上的持续动荡,反映出民进党和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之间尖锐的政治斗争不会停歇。台湾政坛面临着大分化、大改组和重新“洗牌”的特殊时刻。

  实际上,唐飞下台更深刻地反映出“全民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已把其组成以来的所有深层矛盾推上台面。由此,所谓“全民政府”变成了“少数政府”。这以张俊雄组阁后清一色的民进党领班人就可以看出。

  在“核四”问题上,国民党和亲民党找到了结合的契合点。

  两党强烈不满当局和民进党停建“核四”,两党领导人都表示要加强彼此间合作,实现在野党和在野势力的联盟。在野势力的联合,造成了执政当局极大的政治危机,而成为自5月20日以来最大的一次在野势力组合。


  在野联盟成为台湾当局最大的克星


  在今年3月18日台湾选举结果揭晓后,台湾今后的政治走向就成了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两岸关系固然是观察台湾岛内政治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因为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解决的前景是台湾自身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即使岛内许多政党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台湾这次选举的结果造成了其政治的结构性变化可能会给岛内政治造成人们难以预估的结果。其中,到底能形成执政联盟,还是能形成在野联盟应该成为岛内政局走势的最主要的观察指标。

  台湾政治结构在选举结束后形成了三大党鼎力的特殊结构。

  即当政的民进党和在野的国民党、亲民党已成为左右岛内政局走向的主要力量(当然,新党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种三大党并立的局面已大大不同于李登辉主政时的两大党形成的“两极化”政治结构。这主要在于:在李登辉主政下,执政的国民党和在野的民进党因受“李登辉情结”的影响,存在着在理念和政策上可以趋同的可能。因此,两大党的政争虽有,但情况比较特殊,民进党逐渐向国民党主流派的路线靠近,国民党也不断接过民进党的主张加以实施。原民进党主席曾极力主张和撮合与国民党的“大和解”,并“夜奔敌营”与李登辉密商,颇有“喝咖啡”的味道。李登辉也被称为“国”“民”党的主席,或者是“一个半党主席”(即是一个国民党主席,半个民进党主席)。所以,两党在当时的情况下尚有互相借重的地方,没有那么大的政治分野,实际上政治结构比较单一。

  三大政党之间的政治距离大大拉开,有了充分进行制衡的条件。

  国民党在摆脱李登辉阴影后,开始回归90年代前期的理念和面貌。在政治理念和政策立场上,包括在两岸问题的立场上,与民进党颇多争执,并有在政治上与民进党一搏的气势。亲民党在它一建立时,就表现出自身的特有政治理念和政策立场。从这两个党的基本政策面看,它们不可能与民进党长时间共舞。所以说,民进党执政所面对的是两个与它理念和政策都相去甚远的大党,这与国民党执政时只面对一个民进党的局面是极为不同的。台湾政治中出现了“三极”的格局,而这“三极”格局是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充分的制衡局面。三大党所形成的“三极”政治格局,使台湾政治体制中固有的矛盾充分展露,反映在“总统府”与“行政院”、“行政院”与“立法院”、民进党与执政当局之间的关系上。在这几个方面的关系上,确实矛盾丛生,破绽百出,出现了台湾政治历史上少有的互相扯皮、彼此斗气的情况。

  目前,问题的关键就是民进党依据执政优势能否形成执政联盟,在野党和在野势力能否依据利益联系和政党政治的规则形成在野联盟。

  主政的民进党和它的主要谋士一直希望能够组成执政联盟,以便能够顺利施政。而在野党在经历“连宋会”和在“立法院”的策略联合后,也感到有必要实现在野党的政治联合,以便对执政党实现真正的制衡。如果民进党顺利实现执政联盟的目标,台湾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必将被执政当局所获取,它就可以自行组建民进党单独执政的“政府”;而如果国民党和亲民党以及新党能够实现在野联盟的组合,台湾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必将被国民党和亲民党所占有,它们就有可能出面组成“联合政府”。是执政联盟,还是在野联盟,这就是台湾政治的两大分野所在,关乎未来台湾政局的走向和政治结构的确立。

  目前台湾新执政当局的难题就在于,它要想实现执政联盟的目标,就必须在“立法院”使民进党达到多数或接近多数。

  而这在目前和今后都很难做到。相反,国民党和亲民党及新党却存在着组成在野联盟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机会。国民党在“立法院”是第一大党,加上亲民党和新党在“立法院”的席位,足够使民进党大为紧张。现在,在野联盟在经由“核四”问题引发的政治危机中走到一起,在“罢免总统案”问题上形成少有的一致局面。因此,可以说是民进党自己催生了这个在野联盟的到来。

  10月31日,由国民党“立委”丁守忠发起的连署“罢免总统案”已获得八成足够票数。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表示过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罢免总统”。这就使台湾政治走入了一个在野联盟在力量对比和政治组合上超过执政当局的状态。虽然“罢免总统”在台湾政治史上十分少有,并且社会成本极大,会造成民意动摇;但是,在野联盟所表现出来的政治锐气确实不可小觑,它已经成为目前台湾执政当局的最大克星。今后,台湾政局的走向仍然要看“核四”问题所产生的很难预估的持续动荡效果,特别是它对明年底“立委”选举的影响。(转自《北京青年报》)




新闻大观>两岸四地>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