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2月10日星期二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石元春:让现代农业理念走进中国农村田间地头

2002年12月10日 11:35

  中新社博鳌十二月九日电题:让现代农业理念走进中国农村田间地头——访中科院、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三院院士石元春教授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王辛莉

  因为少年时代爱看美国西部片,对辽阔的牧场、美丽的田园情有独钟,从而选择一生与农业科技为伴,四十年后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石元春教授实在是位性情中人。

  这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三院院士,国家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老校长,尽管已经七十多岁,但在海南博鳌纯净的月色下,依然可以令年轻人感到快的节奏。在他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大学制作的《数字化农业》,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科技最前沿成就,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科普片类金奖。

  石元春教授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称,只要注入全新的现代农业理念,古老的中国农业将会成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朝阳产业。

  对一生从事的中国农业科技研究,石元春教授爱不释手。他自豪地说,中国农业有两大成就举世公认:

  一是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中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二百年前中国的农业技术与耕作制度,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世界上就处于领先地位,至今这种农业制度依然得到非常高的评价。

  二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世界上仍有八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的环境中,中国以有效的生产组织、科技进步、国家投入,成功地以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解决了百分之二十二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

  石元春特别强调,科技的进步首先要实现理论上的跨越、观念上的跨越。针对拥有年产五亿吨粮食生产水平的中国农业,石院士希望政府农业部门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注重引进现代农业科技的理念,不仅仅在品种、面积、种养技术、物理加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要制定土壤、水等对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充分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使农业不仅仅是利用光合作用的“第一性生产”,而是成为为其他行业提供材料、能源的“生物质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从美国西部电影走进农业的石元春院士,将中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归类到农业“信息技术”的范畴:他说,农业的特点造成其生产资源的分散,如何将最新的农业理念传播到田间地头,是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相信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中国现代农业产生跳跃式发展。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