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代驾业:机遇面前防止“野蛮生长”

2011年07月07日 10:1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吴名遂 绘

  本报实习生 刘锟 本报记者 陶健

  截至上周,醉酒驾车“入刑”两个月以来,司法部门已先后对数十件“醉驾”案件作出一审宣判,相关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拘役1个月到4个月15天不等并处罚金的刑罚,真正震慑了酒后驾车一族。

  从今年5月1日起,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 “喝酒不开车”开始成为人们的新习惯,而“找代驾”随之渐成都市人的新词汇。数据显示,“酒后代驾”服务的需求也随着醉驾入刑迅猛上升,一些代驾公司的业务量更是翻番。

  但从总体看,代驾业务在中国还属于一项新兴业务,因而尚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由于缺乏主管部门的管理,乱收费、“黑代驾”等现象也开始显现。因此,如何加快代驾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让代驾业走出“无规”经营的状态,成为当下代驾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醉驾入刑”催热代驾业

  饮酒交际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手段,天天有应酬、夜夜要“赶场”的忙碌人士大有人在,同时在这批应酬繁多的商务人士中拥有私车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二者的交集就形成了一个酒后驾车的危险群体。酒后代驾行业的出现顺应了市场需求,如果有效运营,可以大大减少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事故。

  据悉,2009年9月,工商部门开始正式受理“代驾公司”注册登记,上海代驾行业由此逐渐步入正轨。“醉驾入刑”新规之前,上海全市已正式注册并从事酒后代驾业务的企业约有20多家,但生意普遍比较萧条,平均每天能承接10单左右业务的企业已属生意不错,部分企业一个星期也接不到几单业务,个别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而“酒驾入刑”新规的实施,让代驾服务再次升温。

  记者从沪上多家代驾公司获悉,近两个月的客户比5月前有了明显增加。据上海伴君行汽车驾驶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剑介绍,“酒驾入刑”实施以来,公司每天的业务能达到30单以上,是以往的两倍。近期前来咨询的人也明显增加,每天都能接到上百个咨询电话。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开始激烈,短短两个月中,上海新开业的代驾公司多了近百家。代驾需求增加,“代驾司机”出现了缺口。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大大小小的代驾公司都打出招聘代驾司机的信息,有的公司一招就是20人,而且长期有效。一家代驾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代驾司机大部分属于兼职性质,流动性本身也较大,许多代驾公司不得不提前储备一些代驾司机。

  记者还从沪上多家代驾公司了解到,目前各家公司的代驾价格标准基本相同,10公里内100元,往上大致以每公里10元递增,晚上23时后,加收30%的夜间补贴费用。

  “潜力”背后“烦恼”缠身

  有关资料显示,韩国首尔的机动车保有量约为300万辆,拥有酒后代驾公司约600到700家,代驾司机等从业人员约4万人,代驾的日均呼叫量为20万次左右。截至去年底,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310万辆。如果按照首尔的数据同比例计算,上海代驾市场的日均呼叫量可以达到21万次左右,从业人员应该也在4万人以上,酒后代驾行业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77亿元。但是,显然目前上海的代驾业远远没有达到成熟。公众对代驾服务仍抱有疑虑,价格偏高、信任感弱等问题困扰着这一新兴行业。

  采访中,某酒店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上海大部分的酒店应该都还没有提供代驾服务,如果遇到醉酒的客人,我们会征求客人是否帮助联系代驾服务或者出租车服务,但主要还是以出租车服务为主。”他还表示,主动提出需要代驾服务的客人很少,偶尔有人联系最后也会因为价格较高而放弃。一位网友在讨论代驾行业时表示:“代驾价格太高,我打车来回都不要那么多钱,还不如把车放在那,明天过来取。”

  代驾司机驾车是否可靠?技术是否过关?这是众多车主在考虑要不要选择酒后代驾时普遍的疑虑。一位刘小姐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觉得太没安全保障了,在我醉酒的状态下,他抢劫我怎么办?出了交通事故,谁负责?”此外,很多有车族认为,车子毕竟是一个私人空间,许多资料和财物也都放在里面,如果让一个不熟悉的人直接进入这个空间还是心存隐忧。心理学家也指出,现代社会缺乏互信和安全感,在交往过程中也容易持怀疑态度。代驾作为一个新行业,公众对服务的具体信息也不熟悉,在起初阶段可信度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业内人士认为,从亚洲酒后代驾行业的发展情况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 “无认知”、“有认知无意识”、“行业规范”和“政府参与监管”这四个阶段。韩国的酒后代驾行业已处在第三个阶段,日本则比较规范,已经到了政府参与监管的阶段,而从上海目前该行业的现状看,则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过渡的阶段。因此,出现一些“烦恼”不足为奇,不能因此就对代驾业产生悲观情绪。

  代驾要走出“无规”状态

  近日,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在网上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驾服务规则,共有7章22条。这位律师称,目前关于酒后代驾的法规是一片空白,很多酒后代驾的案例找不到法律依据。业内专家也认为,酒后代驾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想要健康、完善地发展下去,还有诸多空白需要填补。

  首先是监管空白。目前,工商、物价、交管等相关部门对代驾服务的管理基本仍处于“真空”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乘客扬招出租车一般都不会担心出租车司机 “不安全”,为什么呢?因为出租车司机有严格的培训、上岗、监管体系,即使发生纠纷,通常也都能通过投诉妥善解决。同样,酒后代驾行业要消除客户的顾虑,必须落实相应的管理机制,如统一的定价标准,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培训上岗资质等。有关部门还应建立相关的准入制度,规定代驾司机必须有多少年驾龄,不能有交通违规肇事记录,上岗前还必须接受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其次是规则空白。目前酒后代驾服务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酒后代驾”的协议机制也不完善。顾客与代驾公司以及酒店的利益关系,都要依靠公司或是酒店与顾客所签的合同,以构成委托合同关系。但是合同在何时签订需要规范,如果是在顾客醉酒后签订,未必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必须建立相应规则,如规定协议的签署时间,协议文本也应予以规范,最好是像旅游合同、房地产买卖合同一样出台示范文本。

  第三是服务平台方面的空白。专家建议,代驾行业可以参照出租车行业的做法,设置统一的预约号码,通过这个平台顾客像叫出租车一样方便地找到代驾司机。这样可以统一定价,便于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监管,还能将一些浑水摸鱼的“黑代驾”隔离于市场之外。

  任何对社会有利的服务或产品都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规范相关服务和产品的行业法律法规也会滞后于市场的需求。令人欣喜的是,由交通运输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印发贵宾驾驶员专业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已表明政府相关部门正在逐步地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完善这一领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吕思言】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