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东莞车市:上半年8大现象 下半年5个疑问

2011年07月07日 15:3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半年“惨淡”的车市能否在下半年红火?

  东莞车市在经历了两年爆发性的增长后,在今年6月底迎来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辆大关。

  2011年东莞车市的局面颇为复杂。一方面,一些政策利空消息让销售不尽如人意,且日系车产能受限,多数车商上半年的任务未能完成;另一方面,车商继续进行品牌扩张,部分车型在淡市加价提车,二手车市场表现活跃,经销商对下半年仍抱有期许。

  本期,记者将为消费者盘点上半年的东莞车市,并探讨下半年的趋势。

  现象

  现象一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6月30日上午,由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东风日产东莞东风南方协办的“东莞市汽车保有量达百万暨倡导文明驾驶发布活动”在市政府广场举行,庆祝东莞第100万辆汽车的诞生。

  据了解,2008—2010年,东莞汽车入户数每年都以10万辆计,2008年入户105091辆,2009年入户113626辆,2010年入户144230辆。这反映了东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也对城市的交通承载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今年以来,东莞市区主干道出现明显的拥堵现象。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东莞交警从7月1日零时起,对市区进行限制货车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

  必须正视的是,车市的不利因素在上半年接连出现,如一些优惠政策的退出、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等。与此同时,国内车市的“拐点论”逐渐兴起,统计数据称全国汽车产销出现回落。特别是在5月中后旬后,东莞车市确实出现人气不旺的现象,令很多销售任务高于去年的车商心理压力倍增,习惯了高增长的车商,已摒弃了狂欢心态,纷纷保持稳健的营销攻势以面对不利的市场形势。

  现象二地震影响日系车销售

  日系进口与合资品牌车在东莞拥有广大的支持者。日本地震以来,车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地震初期,由于各经销商库存有限,很多进口车型供应紧张,并迅速传出了价格优惠回缩甚至提价、断货的消息。

  产能及零配件供应紧张的问题从4月开始蔓延到合资品牌。当时有经销商声称,地震致减产后,现车供应必定缩减,五六月份库存将受到严峻挑战。这一预期果然得到应验,虽然到6月前夕供货已有所缓解,但一些关键车型仍供不应求,同时优惠也不断缩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莞车市的销售格局。

  现象三新能源车遇冷

  新能源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大了研发力度,未来车市的焦点战将以新能源车为主。

  东莞不在新能源车试点范围之内,因此与纯电动车无缘,再加上相关配套设施未能完善,因此连混合动力版车型也备受冷遇。以广汽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版为例,去年在东莞仅售6辆左右,今年厂家给每家单店的任务是10辆,如今的优惠幅度超过4万元,经销商们仍然不看好它的销售。近日有消息称混合动力车将得到更多的补贴,这或许成为混合动力车的救命稻草。

  现象四汽车消费投诉增多

  越来越多的东莞市民拥有私家车,汽车保有量每年递增的同时,涉及汽车保养、维修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导致投诉量增多。

  2010年,东莞汽车行业的投诉居高不下。质量、维修问题是投诉热点,而缺乏法律规范和约束,却是争议和纠纷解决难的重要原因。东莞市汽车维修协会专家委员会积极参与质量、技术和责任方面的认定,弥补了鉴定难的真空,协助解决了大部分的争议。今年受理汽车及维修投诉共103宗,其中近八成由市汽车协会协助解决。

  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分析,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问题,一是新车频发质量故障,车商只换配件或维修,不予退换车,在18宗质量问题中,不少是发动机异响、车厢内噪声大、波箱失灵、尾气排放不合格等故障,由于缺乏《汽车三包规定》的约束,消费者往往只能接受无休止的修理、换配件,或被赠送保养、赠品等搪塞;二是维修猫腻多,占了37宗,表现为偷换配件、以旧充新、破坏电路、返修率高、高价工时费等;三是私下改装汽车,埋下性能匹配和安全隐患,4S店未经厂家授权非法改装,且不履行完全告知义务,改装后的汽车存在与原车结构或性能不匹配的隐患,影响汽车的售后服务和安全性能。

  汽车消费投诉的增长,对经销商提出了警示,随着车市整体增速放缓,在服务方面的损失,最后受损的是车商自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