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李安定:入世前后的汽车记忆

2011年11月10日 16:3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耗时十五载的入世谈判,最大的难点就是给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国汽车业,争得一个“幼稚产业”的地位,从而获得六年缓冲期。

  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接纳加入世贸组织。“狼”终于来了,中国汽车业当时被一片愁云笼罩,似乎国门一旦打开,长期靠高关税壁垒保护的汽车业就会“全军覆没”。

  拒绝竞争,曾经是中国汽车政策的主旋律。不但闭关锁国,设立220%的高关税,实行进口汽车配额制;就连民营企业、行业外企业、主流汽车业也不敢与之过招。90年代末,为了应对“入世”,有关部门发文“重点扶持”三大轿车合资企业,设立“准入”的高门槛,把吉利、奇瑞、华晨等自主品牌挡在门外,轿车生产出来了,却拿不到准生证,命悬一线。当时业内人士争辩,“回去补竞争的课,时间搭不起,国有资产输不起。”我当时撰文评论:为保护“国家队”,连“陪练”也要斩尽杀绝。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世界杯”?

  2001年11月9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仅仅一天,国家经贸委突然增发了一批汽车新车公告,“吉利”才终于榜上有名,获得“准生证”。

  “中国入世”和“李书福入局”,几乎出现在同一天的报纸上。自主品牌随即用降价迎接中国的入世。一直和吉利铆着劲的天津夏利,从十多万的价格,一路下调,宣布惊人的新价格三万元;吉利随即响应,豪情轿车最低价格两万九千八。

  “入世”和“轿车进入家庭”两大推举力,造就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十年井喷。全球汽车所有大跨国公司系数进入中国市场,“小羊被狼吃掉”的噩梦却再不听人谈起。倒是在“与狼共舞”过程中,中国从2010年年产200万辆的汽车弱国,到2010年1800万辆产销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大国。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汽车出口、竞争、新能源车,成为中国汽车业这十年间的关键词。轿车从中国老百姓的禁忌,成为出行的基本工具;汽车业从计划经济的活化石,成为中国最全球化、最市场化、竞争最激烈的产业。

  入世十年,恍若隔世。(新华汽车首席评论员 李安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吕思言】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