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大众朗行全新上市 售价11.59万-16.39万

2013年07月01日 10:53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2013年6月29日,备受期待的上海大众汽车越级行旅两厢车Gran Lavida朗行在海南隆重上市。该车作为上海大众朗逸的两厢版车型,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就曾正式亮相。朗行此次推出9款车型,分别搭载1.6L和1.4TSI两款动力系统。车身拥有雅致白、自由蓝、惬意棕等七种颜色,并提供全黑与深灰配浅灰的两种内饰风格,厂商指导价格从11.59万元-16.39万元。

  朗行价格表

  上海大众总经理张海亮宣布朗行价格

  外观方面,朗行新颖的车身造型极具看点,与朗逸相比,朗行延续了大众品牌众多家族化的设计元素。其前脸与朗逸基本相同,硬朗大气的横拉式镀铬格栅与磐石双飞翼造型独立光源前大灯相呼应。

  侧身的设计修长而扎实,大角度倾斜设计的后挡风玻璃,令人耳目一新;在尾部结构上,朗行将C柱的位置略微前移,使得尾部线条更加圆润流畅,且颇具动感和张力。

  其尾灯的设计也沿袭了朗逸三厢版车型的样式,搭配横拉式双色后保险杠与全新LED流光尾灯,更具档次与品质感。

  内饰方面,朗行内饰保持着大众的家族风格,做工和用料都保持较高水平,新车分为上深下浅的颜色搭配,布局与用料都沿用了朗逸的方式,体现出了温馨、沉稳的家居氛围。中控采用的还是仿桃木式,并配有触控式中央多媒体娱乐系统。方向盘为皮质包裹,多功能按键宽大易按,方便安全。驾驶席座椅增配3档手动腰托,全新中央通道与中控台顺展连为一体,营造出利落而饱满的空间层次感。

  空间方面,朗行的长、宽、高尺寸为4454mm×1765mm×1460mm,车身长度方面相比朗逸缩短了151mm;轴距与朗逸相同,为2610mm。朗行采用的平直的车顶线条,对于乘客来说,头部空间有所增加。郎行拥有412L大尺寸行李箱,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实用性。内部各储物布局有序区分,超大容量车门杯托、中央通道人性插卡槽、方向盘下方的便捷储物盒等设计,做到了车内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后排座椅同时支持4/6分割及整体放倒功能,可轻松构建一个平整的超大行李箱空间。  

  配置方面,朗行的主要配置与朗逸几乎相同。新车全系标配前排正/侧安全气囊、ISOFIX、ABS、ESP,高配车型还搭载了操控便捷的KESSY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功能、视野更广阔的多功能外后视镜、智能的雨量感应静音无骨雨刮及Climatronic全自动精控恒温空调等配置。同时,朗行集成了包括8喇叭高保真立体声音响、车载蓝牙手机准备系统等配置在内的多重娱乐科技,能够丰富了旅程的惬意心情。  

  动力方面,此次上市的9款朗行,分别搭载与朗逸相同的EA211全铝环保1.6L/1.4TSI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具有轻量化、低油耗低排放的特性。其中1.4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29马力,百公里的综合油耗为5.7L;而1.6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0马力,手动挡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为6.2L,自动挡的百公里油耗则为6.9L。传动部分,分别与之匹配5速手动、6速手自一体或全新升级的DSG7速双离合变速箱。

  安全方面,朗行配备了全新ESP车身动态电子稳定系统、RKA智能胎压检测系统等同级别两厢车型中少见的主动安全配置,与五星级激光焊接高安全车身、全方位6 安全气囊等周全的安全配置,为驾驶者的驾驭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歌手张宇演唱

  上市现场,相声演员王自健表演

  上市现场

  记者点评:前几年,两厢掀背车型还是在主流车型之外,而这两年却开始慢慢流行起来了,越来越得到了消费者认可。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购车主力购车群体,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厢车型,而把目光也放在了更为年轻化、时尚化的两厢车型上。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朗行作为上海大众汽车精心打造的越级行旅两厢车,它以流畅的造型与丰富的空间,传递出“为生活而生”的态度,在外观、内装、操控、舒适、空间、安全六大方面均有出色表现,预计它的上市,将改变A级两厢车市场格局。(傅小康)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