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心驾驶 温柔提速——“省油”大师的秘籍

2014年04月24日 14:1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如何降低油耗总是车主关心的话题。作者冯琦

  踏入四月,开始有了夏日酷暑炙烤之感。对于用车而言,也将踏入高油耗的季节。油耗变大,开始刺激着车主敏感的神经。

  随着行车电脑应用的普及,不同驾驶状态下所表现油耗差别充分说明了驾驶习惯对于油耗高低的重要性。综合小记近日的试驾体验,以及多年来对节油高手采访总结,在这个油耗负重加剧的季节,记者为你呈上一期“驾驶环节节油攻略”。小记的愿望很简单,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专心驾驶、温柔提速”,成为“省油”大师。

  如果你是一位驾车时快时慢的新手,此节油良方即使不能让你成为节油大赛的冠军,但绝对让你省个5~10%的油钱。如果你严守两大规律还达不到节油效果,小记绝不介意番茄、鸡蛋等蜂拥而至。

  记者体验:温柔与粗暴驾驶方式油耗差近1/3

  记者近日试驾一辆讴歌1.5L混动车型,首段测试距离从南海罗村至佛山季华园,时间为晚上9时左右,路况良好,在10.5公里的路程,开出4.9L/100公里的油耗,与官方公布的市区路况油耗较为接近。

  第二段路程属于粗暴驾驶模式,市区行程约25公里,高速行程约80公里。去程油耗高至6.3 L/100公里。返程时,不对数据进行重设,而是采取最温柔的驾驶方式并关闭各种通迅工具,专心驾驶,油耗降至5.3 L/100公里。通过数学换算,返程开出了4.74 L/100公里的超低油耗。不同驾驶模式下,两者百公里油耗相差1.56L,油耗相差近1/3。

  一款1.5L混动的车型,为何会在不同驾驶模式中,百公里油耗相差超过1/3?

  事实上,去程的驾驶方式并不十分粗暴,只是相对而言。在驾驶中,只是起步和提速踩油门力度稍大,此外在旅途中用车载蓝牙接了几次电话。这其实也属于平时绝大多数车主驾驶习惯。

  返程的驾驶中,小记做到了专心驾驶。同时,小记采用最温柔的方式提速,在保证少踩刹车的前提下,将速度适中平稳控制在一个较为固定的时速。

  记者测试发现,造成的耗油差别大最主要原因,是去程频繁急加油和急踩刹车造成油耗浪费所致。其次,小记在受到电话干扰后,出现了车辆时快时慢,导致车辆没有保持匀速。

  观察:掌握节油技术不难 专心开车更重要

  纵观以上分析,无论是在市区还是高速行驶,要想达到理想的节油效果,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将惯性发挥到极致,将浪费杜绝到最低。

  要实现节油,只有专心,节油技术门槛其实并不高。首先,掌握预判性开车和稳住油门,对于大多数有一两年驾龄的司机,都足以胜任。比技术更难实现的,其实是专心,大多数车主因为接电话、听音乐、与车内其它人闲聊、喜欢超车等劣习影响,多数人没有做到专心驾驶,而出现车辆时快时慢,无法匀速行驶实现节油。

  如果你想成为节油大师,从今天开始,养成专心驾车的习惯,摒弃急加油起步、急加油变道超车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就具备大师的素质。

  开车攻略:充分利用惯性最节油

  1

  努力匀速行驶

  充分利用惯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匀速行驶,你必须通过稳住油门(不踩刹车),尽量长期锁定在一个速度,而不是时快时慢。根据经验,风阻较大的SUV或者两厢车,在较高速度与经济时速相比,油耗差别较为明显。

  如果公路上没有车流,定速巡航无疑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考虑到实际的驾驶环境,定速巡航很可能需要出现急刹。因此,从节油的角度,还是锻炼自己用油门控制好速度的能力,这更能帮助你省油。

  2

  做到预判性开车

  充分利用惯性还包括少踩甚至不踩刹车。这样的措辞听起来有点恐怖,但从珠海站到碧江站近80公里的高速行程,记者只踩了一脚刹车。其实车辆进入匝道、变道等,在高速路车流不多的路况,你是有可能通过松开油门,达到想要的更低速度,然后再进入匝道。

  此外,减少刹车除了用油门控制好速度,还忌跟车过贴或超车。当然,预判性驾车还包括在红绿灯前及时松开油门,充分利用惯性行驶,以减少急刹浪费燃油。

  3

  缓慢提速

  充分发挥燃油的关键,必须做好温柔踩踏油门。所有开过车的驾驶人都知道,当你大力踩踏油门时,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声外,排气管还可能冒烟。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燃油没有充分被利用导致的。温柔提速无论是在低速状态还是高速状态,都是充分利用燃油的关键。

  此外,驾驶节油还需注意一些小细节。例如,当时速超过60公里时,建议关闭窗户开启空调。而停车超过90秒,建议熄火。(文、图/记者罗林(除署名外))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