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乘用车出口一降再降 大集团仍然散沙一片

2015年03月03日 09: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传统的出口大户或品牌出现较大面积的下降,直接导致出口总量的再次下滑,且同比下降的幅度已达两位数。

  国内大集团的乘用车出口量微乎其微,乏善可陈。上汽、东风、一汽和长安等没能给外界一种整体的、战略层面的出口印象,任由旗下子公司信马由缰,最终也只落得散沙一片。

  今年以来,就在人们较多地关注上一年国内汽车市场种种变化,以及对2015年汽车市场的影响与展望之时,却忽略了国产乘用车出口连续下降的事实。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乘用车出口53.30万辆,比2013年下降10.61%,这已经是继2013年下降9.82%之后的“两连跌”(见表一)。

  表一:国产乘用车历年出口量及增长率

  

 

出口量(辆) 

 同比增长(%)

 2008

 347636

 -

 2009

 149556

 -56.98

 2010

 282931

 89.18

 2011

 476072

 68.26

 2012

 661204

 38.89

 2013

 956286

 -9.82

 2014

 533009

 -10.61

  (中国经济网记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2014年,乘用车出口遭遇“两连跌”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传统的出口大户或品牌出现较大面积的下降,直接导致出口总量的再次下滑,且同比下降的幅度已达两位数。

  如在乘用车出口“十强”企业中,奇瑞、吉利、长城、江淮和上海通用、本田(中国)等,在2014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其中,吉利汽车出口6.19万辆,比2013年下降47.99%,已经接近于“腰斩”;而长城汽车出口只有3.13万辆,同比下降27.14%。

  在2014年乘用车出口“十强”中,只有力帆、华晨和上汽通用五菱的增幅较高,分别为:21.62%、16.25%和14.90%,但因为3家企业之前的乘用车出口基数不高,进而也没有较大的总量(见表二)。

  表二:2014年国产乘用车出口“十强”企业

  

 名次

企业

销量(辆)

增幅(%)

占比(%)

1

奇瑞

112136 

-13.83 

 21.04 

2

力帆 

70812 

21.62

 13.29 

3

吉利 

61864 

-47.99 

 11.61 

4

上海通用 

50133 

-20.63 

 9.41 

5

 华晨

31556

 16.25 

 5.92 

6

长城 

31330 

-27.14 

 5.88 

7

 江淮

28980 

-2.47

 5.44 

8

 本田(中国)

22685 

-5.86

 4.26 

9

华泰 

 19945

-

 3.74 

10

 上汽通用五菱

 17092

14.90

3.21

 

 

 446533

-

 83.80

  (中国经济网记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其次是国内大集团的乘用车出口量微乎其微,乏善可陈。上汽、东风、一汽和长安等没能给外界一种整体的、战略层面的出口印象,任由旗下子公司信马由缰,最终也只落得散沙一片。

  如,一汽集团(森雅、佳宝)、一汽轿车(奔腾、欧朗)、一汽-大众(捷达)、一汽夏利(夏利)和一汽海马(福美来等)5家企业都有乘用车出口,但最多的只有一汽轿车的5646辆,最少的只有一汽-大众的27辆,5家企业的总出口量只有1.38万辆,累计之和也进入不了乘用车出口“十强”。

  东风集团也有神龙、柳汽、小康、郑州日产、东风股份和东风乘用车等6家企业有出口,其中出口量最大的为5727辆(东风小康),最少的为404辆(东风柳汽),6家累计之和只有1.08万辆,还不及一汽集团的乘用车出口量。

  上汽集团虽有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两个合资企业进入乘用车出口“十强”,但是其自主品牌部分的荣威、MG两大系列产品出口总量不到1万辆。

  长安集团的长安(出口15047辆)、哈飞(出口276辆)、江铃(出口242辆)和长安标致雪铁龙(出口7辆)4家企业,累计出口不到1.56万辆。

  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我国乘用车出口总体上依然是“靠天吃饭”。在企业层面,一方面,奇瑞、吉利、长城和江淮等进行了持续的、艰苦卓绝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也存在盲目乐观的现象,如几年前,有车企甚至给出:2015年,“年出口量将占据总销量的四分之一”、“最终将实现三分之二的出口”等宏伟目标;另一方面,本该肩负出口重任的国内大集团,既无长远战略,也无实战战术,最终导致旗下各个企业分散出击,各自为战,结果可想而知。(记者 张宇星)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