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获取核心技术?吉利并购沃尔沃引发三大猜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能否获取核心技术?吉利并购沃尔沃引发三大猜想
2010年04月06日 10:0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28日,瑞典哥德堡。刚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代表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协议的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在镜头前笑容可掬。他只用18亿美元就接手了沃尔沃,而福特于1999年收购沃尔沃时,却花了64.5亿美元。

  当然,李书福的笑容绝不仅因为“便宜”。在30日于北京举行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和吉利的另外几位领导一直站立于演讲台。李书福说,这是和西方学的,表示对新闻媒体的尊重。台下的媒体同行和本刊记者调侃说,“吉利很善于向西方学习,猜想以后会从沃尔沃那里得到较大程度的技术提升。”

  吉利并购沃尔沃所引发的猜想令中外着迷。《瞭望》新闻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汽车业并购的典型案例,中国吉利迎娶欧洲豪门沃尔沃,其典型意义远远超过并购本身。权威人士认为,如此大的并购案例,若无政府的支持,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有关“国进民退”的质疑不绝于耳的当下,这一案例也在侧面上印证了中央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的落实。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公务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甚至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都或将因此生变。

  跨国并购能否获取核心技术

  吉利并购沃尔沃,能否以正当渠道获取沃尔沃的核心技术?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因关系到知识产权和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提升,从而成为吉利并购案中最引人关注的部分。

  李书福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谈得比较艰苦。”吉利的态度是,斥巨资买一个世界顶级的豪华汽车公司,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支持,买来的公司将是苍白无力的。

  “因此,在知识产权的谈判上,吉利是斤斤计较的。”李书福说,“福特公司也非常大度,不愧是一个世界超级的汽车公司,在这个问题上他们非常通情达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沃尔沃是中国消费者眼中“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若能通过收购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对吉利而言,定能迅速上台阶。而问题正在于,通过并购获取技术的愿望,有时未必能真正实现。

  首先,这种思路本身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梅新育指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以工会为代表的利益相关方,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

  在此方面,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已经为中国车企海外“抄底”敲响了警钟。2004年10月,上汽斥资6120亿韩元(当时约合5亿美元)收购韩国第五大汽车厂商双龙汽车51%的股份。此后,上汽与双龙工会多次发生争端,韩国检方还以涉嫌“核心技术外泄”为名,对其总部进行了搜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连年亏损的双龙终于让上汽不堪重负,2009年1月,上汽向首尔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放弃了对双龙的管理权。

  不过,和上汽仅收购双龙51%的股份不同的是,吉利收购的是沃尔沃100%的股权。另外,吉利作为100%的股东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同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包括有关安全及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

  “100%当然比51%要好一些,但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梅新育认为,上汽并购双龙的失败,很大程度上缘于没处理好和韩国工会间的关系,因此,吉利尤其需要在此方面做好工作。

  对此,李书福表示,瑞典的工会比较开明,虽然一开始有些反对意见,但是,经过双方的沟通,工会了解情况以后,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其次,即使成功以合理代价获取技术转让,也不能替代自主消化吸收和后续开发。梅新育指出,“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用钱买不来。如果中国企业自己不能在技术开发方面形成足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跨国并购获取研究开发能力的计划,最终多半会落空。”

  对此,李书福表示,吉利并购沃尔沃以后,吉利和沃尔沃将是兄弟间的关系,二者在研发上将寻求战略合作。一方面,吉利将专注于吉利的品牌和吉利全方位产品的研发。同时,“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在沃尔沃有这种需求的情况下,向沃尔沃提供低成本的研发支持。”另一方面,沃尔沃作为世界顶级的品牌,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吉利会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地学习,共同提高,取长补短,真正使沃尔沃和吉利实现强强联合。”

  沃尔沃如何挺进公务车市场

  在中国的公务车市场上,奥迪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此番吉利并购沃尔沃,使业内人士敏锐地嗅到了公务车市场上或将发生的转变。

  据本刊了解,事实上,在吉利与福特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协议之前,吉利集团内部就有传闻表示,吉利方面希望让沃尔沃S80、S40成为官方采购车型。

  2009年,中国一跃成为沃尔沃第5大市场,由2008年销售的12640辆大幅增加到22405辆。针对沃尔沃进军中国公务车市场的猜想,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完全具有这种可能性。“如果其价钱和其他性能都合适,上级使用单位也认可,当然可以进入公务车市场。”他表示,在我国政府采购行为中,有关“国货优先”的声音比较强烈,因此,沃尔沃被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为进入中国公务车市场多了一个理由。

  梅新育亦认为,沃尔沃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对于相当多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有利于增加对沃尔沃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相关业内人士向本刊表示,沃尔沃的安全性能也使其在中国公务车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沃尔沃具有从主动安全到被动安全到事后救援的一系列先进领先的安全系统。3.3安全带,两级出发安全气囊,儿童后厢安全座椅、安全门窗、安全车身以及三元催化技术,均系沃尔沃发明。最近沃尔沃还发明了可以自动刹车的城市安全系统以及行人安全保护技术,这一技术被业内称为“不会撞人的技术”。

  另外,沃尔沃崇尚的绿色环保理念,和中国的节约型社会理念契合。“零伤亡、零污染”这一“双零”计划,使沃尔沃较容易得到中国市场认可。

  不过,梅新育同时指出,沃尔沃要在中国公务车市场站住脚,亦并非易事。他向本刊分析,消费者在购买轿车时,不仅要考虑车的性能和价格,还要考虑售后服务网络。

  另一方面,沃尔沃目前尚没有中国工厂,这就意味着,虽然吉利全资拥有沃尔沃,但是沃尔沃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仍然视为对中国的汽车出口,需要缴纳关税。梅新育认为,沃尔沃进入中国市场,“不可能很快出现变化,除非沃尔沃在中国的工厂投产。”

  对此,沃尔沃美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施佩克3月3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沃尔沃是否要在中国设厂,目前还在研究之中,但毫无疑问的是,公司将加强销售方面的举措。

  与此同时,李书福在私下场合向本刊记者表示,吉利方面暂时不会派人进入沃尔沃的管理层;在中国设厂问题上,吉利方面会尊重沃尔沃的选择,“先让沃尔沃来看看。”

  不过,业内人士却认为,尽管李书福没有明说,但看得出来,李书福肯定希望沃尔沃在华设厂。

  另外一个隐性的例证是,沃尔沃目前仍有相当数额的亏损,按李书福的说法,要使沃尔沃扭亏为盈,一个比较可行的思路是扩大产量,摊薄沃尔沃的研发支出。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李书福所没有言明的,包括在华设厂的可能性。原因在于,沃尔沃在华设厂以后,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帮助沃尔沃较快扭亏为盈。

  而且,吉利方面虽然暂时不派人进入沃尔沃的管理层,但是,董事会仍然掌握着沃尔沃的大方向。梅新育认为,一般而言,在企业决策中,100%的股东应该是说得上话的,关键是,我们无法知道收购协议中有无特殊规定,比如生产转移是否应该参照具体条款。

  近日,有消息称吉利将在中国建造沃尔沃工厂,其中北京厂将最先开建。不过,这一消息目前尚未得到吉利印证。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