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7马铃薯高效种植与土传病害防治论坛举行

2017年06月12日 16: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6月12日电 日前,2017马铃薯高效种植与土传病害防治论坛在“中国薯都”乌兰察布举行。会议围绕土壤改良、品种选育、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话题展开研讨与对话交流,为马铃薯产、供、销与高效种植搭建交流平台。

  据悉,本次行业盛会由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共同主办,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办,内蒙古沃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协办,吸引了600多名马铃薯种植大户的热情参与。会上,以沃丰农业为首的8家单位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

  如何突破水肥难题?

  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40%,年产量44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市级首位,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马铃薯在内蒙古粮食生产、地域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目前制约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的两大主要环境因素是“寒”和“旱”。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根据马铃薯蒸腾量计算,每生产1千克鲜薯需水200-300千克,由此可见,水在内蒙古马铃薯生产中真正是有生命之源的作用,水的多少会直接制约马铃薯的生产。

  因此,近些年来,“省肥节水,增产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受欢迎。其将水与肥料统筹使用,提高水与肥料的使用效率,有效避免肥料挥发损失的同时,还利于环保。

  华南农业大学赖忠明表示,从2015年至今,农业部水溶肥料登记数量逐年猛增,占农业部每年农肥登记总量的90%以上。随着农资需求迭代升级,中国水溶肥快速增长的春天已经来临。

  对此,沃丰农业推出的氨基酸水溶肥系列“施旺宝”,就是更适合现代农业的新型高效产品,产品种类包括氨基酸植物营养液、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及腐殖酸大量元素水溶肥等,为土壤缓解面临的生态压力,为我国灌溉马铃薯培植技术的“水肥一体化”助力。

  如何实现减肥减药不减产?

  会上,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博士刘海明结合“十三五”农业减肥减药政策,为大家解析了化肥路该何去何从。他指出,“十三五”之前,国家农业政策是粮食连增,导致化肥多施滥施,进而导致土壤退化。而进入“十三五”后,国家要求减肥减药,但是单纯的减肥减药必然导致减产,农业的矛盾将会非常突出,提升肥料的效率尤为关键。利用微生物释放的代谢产物刺激根系生长、提升肥效、螯合中微量元素,弥补化肥缺陷,将传统化肥与生物技术进行结合,才能实现减肥减药不减产。

  对此,沃丰农业带来生物发酵菌肥系列“金丰乐”新品,在国家“双减”政策下,显得“大有作为”。

  “金丰乐”系列产品以氨基酸发酵液为原料,除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氨、钾元素外,还添加了活性有益菌,可以有效活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养分的高效吸收,改善土壤板结、盐碱化、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对于沃丰农业在会上展出的新品肥料,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推广,有利于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土壤有益菌群数量,可谓一举三得。”

  沃丰农业“四维增效” 破局种植难题

  沃丰农业研究出的“四维增效模式”成为研讨会热议焦点:相同区域的不同作物黄金比例不同,即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应搭配使用,速效+长效+功能肥料组合有黄金比例。这一模式为与会人士破解马铃薯高效种植难题提供新思路。

  沃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颉红涛表示,“当前,化肥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是产能出现过剩,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另一方面是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品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调整肥料结构,中国化肥的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沃丰农业在理论成果与产品技术方面引领会议风潮,离不开沃丰公司的实力背景。沃丰农业是一家专业从事土壤调理剂、有机-无机复混肥、菌肥及中高端液体肥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达5.5亿元。在多地设有现代化生产厂房和设备,目前已形成年销售100万吨绿色有机肥料规模。

  沃丰肥料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极低,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类物质,已被认证为绿色有机产品。并且,公司先后与多家公司及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及新品研发,为我国肥料产业向着“生态、环保、绿色、安全”方向发展献策献力。

【编辑:陈海峰】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