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四次零售革命”前夕 阿里京东谁能定义未来

2017年07月11日 0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崛起,改变了零售业的格局。

  尤其在国内,阿里与京东的较量也持续升级,双方在618和双11互相攻守,业务大战打的不可开交。在今年618下单金额创纪录的实现1199亿元之后,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日前正式向外界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双方的业务大战也随之扩大到理论战场。

  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的出现给零售业带了前三次革命,刘强东认为未来10年到20年,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零售业创新和价值实现的机会将借由智能时代的到来而发生变化,即将到来的零售革命改变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础设施”。

  “零售的‘基础设施’实际上是构成零售的信息、商品和资金服务,整个零售系统的进化说到底是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刘强东如此解释。

  京东“零售革命”VS阿里“新零售”

  从零售历史上看,今天所面临的变革和过去相比也并没有特别之处。技术的应用虽然改变了零售的基础设施,但没有在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本质,零售业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成本、效率、体验。

  同为电商巨头的阿里对零售有着自己的判断,马云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马云将其解读为线上线下的融合,数据与物流的融合。在将近一年之后,这个概念被阿里研究院以报告的形式固化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从单一零售转向多元零售形态”,实际上仍是对马云以数据、物流、线上+线下为核心的理念延伸。

  但业界对于“新零售”的讨论并没有停歇,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零售”的落地前景尚不明朗。以阿里自身为例,从2015年与苏宁的“世纪联姻”开始,阿里大规模进军线下,相继购入三江购物、联华超市的大宗股权,尝试私有化银泰商业成为其控股股东,并投资了易果生鲜和盒马生鲜等生鲜O2O服务商。但这些立足于将“新零售”落地的举动,实际并未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苏宁在与阿里联手后,虽然在天猫获得了一级入口,但电商业务仍然没有起色,阿里也并未从苏宁遍布全国的线下店中获取更多的好处;银泰商业自身的电商化努力失败之后,实际已经被阿里吞并,沦为附庸;而阿里与百联的合作至今也仍未有实质性的成果出现……这一系列的合作与投资,除了见诸于报端的“标杆式合作”字样标题外,很难从成果上令人信服。

  除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举步维艰外,“新零售”另一重要元素物流数据方面,阿里的步伐也走的十分沉重。这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便是菜鸟网络与顺丰的“数据接口”之争,虽然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被国家邮政局暂时压制,但冲突的爆发其实早有端倪。

  就在这次数据接口之争的数日前,马云在一次菜鸟物流大会中对着台下所有快递公司说,“如果不在技术上做投入,你是不会有出息的。……你们至少一半的人,十年后不会在这里了。”当时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这背后的逻辑是,阿里拿走了大部分的快递公司数据资源,却把最脏最累挣钱最少的终端派件留给了快递公司,这让包括四通一达在内的快递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但到头却被马云“倒打一耙”,个中滋味相信普通人也能体会。

  究竟是什么让阿里的“新零售”步伐走的如此艰难?这其中阿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或许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京东的“零售革命”与阿里“新零售”的最大不同。在没有消化并完成技术升级带来的生态体系建设之前,对于零售业的整合是很难有效推进的。并不直接进行“重模式”建设的阿里,并没有相应的物流体系、终端仓储和线下资源进行必要的支持,导致在进一步推进战略的同时遇到了瓶颈。

  为什么京东可以推进“零售革命”

  “零售基础设施”这个概念是京东提出来的,以前并没有。

  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的高涨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场景正在变得多元、分散,刘强东称之为“消费主权时代的到来”。零售企业需要一整套覆盖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全新支撑体系。当这套体系是公共的基础服务时,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资源的统一协调,最大化共享的价值。

  也是依据这样的判断,京东在物流仓储、金融服务和技术积累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并花大力气进行了线下终端的建设。不久之前,刘强东亲自下令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百万家便利店,其中一半将在农村。这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眼的正是未来的“零售革命”。

  这样的“零售基础设施”首先需要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来搭建,同时又是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一个标志是,京东物流为业界树立了标杆,在多年运营的基础上更是向社会开放,这不仅仅是输出,还会连接社会化的物流一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输出物流服务的标准,最终和全社会一起为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而贡献价值。这种开放的物流格局不会导致像菜鸟网络一样的各种“接口”之争,也不会出现谁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

  同时,京东有超过十年的商城自营经验,积累了从采销、物流、营销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丰富的专业知识,在零售全流程的智能化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京东在消费大数据和遍布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的产品数据累积,在物流和仓储上的“重投入”,让它有实力在每一个零售环节都扎实落地,不仅仅是四两拨千斤,而且可以干粗活和重活。这有效的减少了即将到来的“零售革命”中与其他零售主体发生业务碰撞,也是“轻模式”的阿里所不具备的优势。

  刘强东认为,京东定位于未来的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将向全社会提供“零售即服务”的解决方案。深耕零售并夯实和拉动零售基础设施;同时建立开放、赋能的平台,与行业共享基础设施能力。

  实事求是的说,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传统模式的今天,在零售业不断经历变革的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创新短期内或许很难出现,对于资源的整合将成为未来争夺市场的关键。这其中各种零售主体的碰撞和摩擦或许难以避免,但更重要的是在智能场景下,谁能够更多的建造服务于消费者的终端基础设施,更能够满足日益挑剔的消费者,在社会分工专业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共享各自的优势,才是迎战这场“零售革命”的关键。

  而这场革命,需要一个深入和掌控零售领域每个环节的企业来引领。

【编辑:高辰】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