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食行生鲜新一轮融资近3亿 成手机买菜领域黑马

2017年09月12日 14: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9月12日电 近日,食行生鲜确认完成由天图领投的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2.9亿元人民币。食行生鲜专注于解决老百姓日常买菜难题,独创“到柜模式”:通过手机下单,小区冷柜自提,大幅降低了菜品损耗和物流成本,使手机买菜比传统菜场更便宜、更便捷,选择也更丰富。

  食行生鲜目前已进入苏州、无锡、上海三座城市,运营有超过2000个社区站点,平均日订单量超过6万单,并在苏州实现首个城市盈利。接下来将步步为营实现其它城市的盈利。

食行生鲜创始人CEO 张洪良
食行生鲜创始人CEO 张洪良

  专注日常买菜,独创“到柜模式”

  与其他生鲜零售商相比,食行生鲜从创立之初,就专注于消费者日常买菜这个刚需市场。作为一个刚需品类,每家每户每天都需要买菜,但受限于居高不下的终端配送成本、日常菜品的高损耗率、低客单价等因素,目前市面上的生鲜电商大多供给的是高端、小众品类,而不是消费者刚需、日常的菜品。

  食行生鲜通过社区自提柜模式,将传统B2C式的终端快递高成本,转化成了C2B的低物流成本模式;通过会员预订式消费,最大程度降低了生鲜食品的高损耗率;同时通过订单式农业、大规模基地直采和与政府监管机构等第三方的合作,确保了生鲜菜品的安全、健康和新鲜。

  食行生鲜目前运营的超过2000个社区站点,全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源制冷,冷藏柜内温度保持在3-8摄氏度,冷冻柜内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

  “用户可以用菜市场的价格,买到和山姆会员店一样品质的生鲜蔬菜。”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介绍说。

  商业模式高效,食行生鲜苏州率先实现盈利

  食行生鲜透露,其独创的“到柜”模式已经经受了市场的验证。“经过5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在起家的苏州,也是覆盖密度最大的城市,实现了全城范围的规模性盈利。”

  目前食行生鲜重心仍然放在华东市场的苏州、上海、无锡。“生鲜市场达三万亿,但属于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不能靠烧钱跑马圈地、要规模不要质量,把华东两亿人服务好已经是非常大的市场。”张洪良说,“你只要专注去围绕消费者他需要什么,然后你有高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行业的痛点,你就会持续得到消费者认可。做零售更重要的是关注运营效率,用户体验,这些比我开了多少城市更重要。做深做透区域市场,在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扩张,正在成为生鲜零售领域创业者的共识。”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食行生鲜给每个会员家庭还免费赠送了智能卡片,老人只需要拿着卡在楼下的食行生鲜自提柜一刷,就可以自助提取预订的商品。

  基于预订制和全程有源冷链体系,使得食行生鲜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品类。以苏州为例,食行生鲜会员可选择的品种超过4000种。

  累计融资超七亿,未来重点深耕长三角基础设施

  自2012年10月首个社区自提柜亮相苏州,食行生鲜凭借独创的“到柜模式”和高速增长数据,相继完成AB轮2.25亿、C轮2.49亿和本轮2.9亿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7.6亿人民币。

  张洪良表示,新一轮融资之后,食行生鲜将复制苏州发展模式,发挥苏沪经济半小时的区域优势,加大上海等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立足苏州,将上海、无锡等长江三角洲区域连成一片。

  最早投资食行的协立投资,一直深度陪伴食行的成长,从A轮开始坚持连续投资食行生鲜。其创始合伙人翟刚表示食行模式综合考虑生鲜行业特点和痛点,权衡打造新型生鲜供应价值链,在企业能够盈利的前提下,使广大用户可以消费更新鲜、更安全、更便宜、更丰富、更便捷的生鲜产品。

  被誉为中国消费品投资专家的天图资本连续投资食行生鲜,天图资本投资人冯卫东表示,生鲜是电商的最后一块大市场,生鲜零售也是天图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食行生鲜开创的“到柜模式”,需要的物流成本比“到家模式”低一半,可以在更低的客单价实现盈利。而更低的客单价,意味着能够进入日常买菜这样的高频低额场景,最符合消费者的日常买菜习惯,而购买新奇特的高客单价场景只能做为补充。

  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449.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6%。预计到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3506.08亿元人民币。而整个中国生鲜是一个数万亿级的市场,互联网化、线上线下融合是整个生鲜市场的大趋势。

【编辑:陈海峰】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