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砥砺创新促改革跨越发展谱新篇 科研生产步入快车道

2017年10月17日 10:1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砥砺创新促改革跨越发展谱新篇

  对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来说,过去的五年是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

  五年时间里,23所累计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度营业收入实现翻倍增长;五年时间里,23所在巩固四大传统业务的同时,成功开拓了两大新发展领域,形成六大产品领域蓬勃发展的业务格局;五年时间里,23所民用产业的年新签合同数额从3.2亿增长为目标15亿元,成为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标兵;五年时间里,23所建筑面积从89000余平方米扩展至近26万平方米,人员规模扩大了50%以上,研究生学历人数增加了1倍……

  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在集团公司和二院的正确领导下,23所全体干部职工用砥砺奋进的五年,书写了发展新篇章。

  科研生产步入快车道

  1995年,23所成功研制生产了首部测量雷达。2012年至2017年间,该所研制生产的测量雷达数量,占到了1995年至今研制总量的60%。

  测量雷达研制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是该所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的5年里,23所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及二院的转型升级发展思路以及战略部署,围绕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23所所情的转型发展之路。”该所所长胡庆荣说。

  在别人看来,作为集团公司唯一一家专业雷达研究所的23所,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但该所却始终保持“危机意识”,走在了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前列。

  五年来,在巩固四大传统业务领域的基础上,23所坚持自主创新,成功开拓了两个新领域。这一拓展让23所形成了以制导雷达为基业的六大产品领域,综合实力和行业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23所积极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三创新”战略,以创新促转型、以创新谋发展。过去五年里,23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专利授权数量实现翻倍,千人拥有专利数量名列集团公司前茅。

  其中,在预研创新方面,23所更是取得累累硕果:获得国内首幅外场太赫兹SAR图像,高分辨实时SAR成像和大比例尺雷达测绘技术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加,23所将提升科研生产能力摆在了重要位置。2017年,23所生产当量大幅提升,较2012年增长超过70%,雷达核心器件铁氧体移相器和T/R模块年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为保障科研生产,23所通过技改经费及自有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2012年,23所拥有工业用房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经过五年发展,工业用房建筑面积增长了近两倍。永定路地区的雷达研发中心、304厂的雷达批生产基地和易县雷达试验基地,形成了23所“一所三地” 的格局,大大提升了该所研制和批生产能力。

  23所紧跟智能制造潮流,全力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大平台”建设、“四个两”等战略举措。通过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精益生产体系,23所生产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生产系统整体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军民融合实现大发展

  当前,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军工央企,23所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趟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作为老牌研究所,23所拥有大量尖端技术,产品在民用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但民品市场的开拓,并非单靠产品就能完成。

  “坚持体系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23所民用产业的一大发展战略。为提高产业发展空间,23所着手多点布局。

  目前,该所民用产业以北京为研发中心,形成了易县产业园、荆州南湖公司、微电成都分公司、微电上海办事处等多地发展的初步格局,为拓展23所民用产业发展领域和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增强产业发展动力,23所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路径,正在引入基金参与项目及产业孵化,元器件和气象等产业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产融结合将是23所民用产业发展的资本‘翅膀’,为军民融合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助力。”胡庆荣说。

  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对23所的发展要求是“大雷达、大系统、大数据”。为此,23所坚持内生外延并重,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在不断加强所内营销体系建设、前沿技术开发、创新孵化、人才培养等“内功”修炼的同时,23所积极在国内外开展收并购工作,借助外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一系列重大举措成效显著。2012年,23所民用产业新签合同为3.2亿元,2016年达到8亿元,而2017年年新签合同数额目标是达到15亿元。

  “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专门的大型气象产业公司,23所有信心也有能力成为第一家。届时,23所的军民融合产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胡庆荣说。

  党建工作谱写新篇章

  作为23所创新发展的坚强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23所党委始终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来抓。

  “在集团公司党组以及二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23所党委以‘一中心、两建设、三标准、四文化、五宣传、六能力、组织活动’为主要思路,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打造具有引领力、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创新力和管控力的党组织,为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该所党委书记吴国庆说道。

  23所的党建工作始终以企业发展为中心,通过不断加强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党建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相互促进、同频共振。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23所党委将职工满意度、工作完成效率和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三大标准,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管理,三流企业靠市场。23所党委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建立了以“胸怀·责任”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文化体系。全所职工共同制作的“凡人语录”让所级文化烙入人心、处室级文化持续深入、班组级文化扎实推进、职工级文化初尝效果。

  企业文化带来的凝聚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在二院第十届职工运动会上,23所勇夺冠军。除了优秀的比赛成绩以外,23所自主创作的企业文化歌曲和吉祥物雷小达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和院领导的肯定。

  这种从细微处入手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3所通过“宣传政策、宣传成果、宣传先进、宣传一流、宣传文化”的“五方面”宣传,达到了“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树立新风、开阔眼界、提升管理”的目的,起到了外树品牌、内聚士气,外树形象、内构和谐的作用,为所的发展增强了软实力。

  5年来,23所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厚植从严治企政治基础。23所党委、纪委不断深化“两个责任”落实,以执行“六大纪律”为重点,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

  “23所以党员、两级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廉洁风险岗位人员为重点,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确保廉洁教育100%覆盖,着力构建‘不想腐’的文化氛围,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保障监督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监督制约机制更趋完善,为企业安全发展、人才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障。”吴国庆说。

  5年来,23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员规模扩大了5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提高了10%,员工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增长了近1倍,研究生学历人员数量增加1倍并突破千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扩大了3倍。人员队伍结构的持续优化为23所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彰显大爱播撒航天梦

  2017年5月11日凌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生5.5级地震。地震时,23所车载雷达正在塔县进行试验。

  得知灾情后,23所团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试验队利用雷达、光电、集群、卫星通讯系统第一时间建立卫星链路,将灾区情况迅速报告给当地政府,为救灾指挥中心交通疏散、人员安排提供第一手信息。

  这已经不是23所第一次冲锋在抢险救灾一线。利用雷达产品实时监测灾情动态,第一时间建立灾区与外界的联系,干部职工为灾区捐钱捐物……灾情面前,23所勇担重担,充分展示了中央企业的社会担当。

  五年间,23所青年到打工子弟小学义务支教20多次,团委多次组织青年赴京外贫困地区支教,为贫困地区学生带去科普课程,播撒航天梦、科技梦。

  2014年,23所组织员工为云南省富源县白马幼儿园建设“航天七彩梦想教室”捐款数万元,为二院25所眼癌宝宝捐款数万元。

  23所的雷达产品不仅在佑护着祖国的疆土,还广泛服务于国计民生。在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杭州G20峰会、天津全运会、厦门金砖峰会等重要国际性会议和重大体育赛事的现场,均有23所雷达团队的身影。他们用高品质的雷达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保障了这些重大活动的顺利举行。

  此外,广通公司为国家大科学工程——散裂中子源工程提供近50台套设备,助力中科院首次打靶结束;GPS探空系统助力海洋七号、海洋五号、雪龙号等科考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年砥砺奋进,共享发展成果。23所用奋发图强的五年,打造一个竞争力强、凝聚力强、发展势头良好的全新航天雷达所,也让全体干部职工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23所全体干部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奋发的姿态,朝着国际一流现代化雷达研究所的目标大踏步前行。(记者 魏京华)

【编辑:姜雨薇】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