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60企业安全集团新团队亮相,发布政企安全服务体系

2019年09月03日 18: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9月3日电 9月3日,互联网安全企业360集团在北京宣布政企安全战略进入3.0时代,360企业安全集团新团队首次亮相,并发布了最新的政企安全服务体系。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3.0时代的360企业安全集团将执行以“共建、分享、赋能、投资”的发展模式,构建安全大生态,带动国内网络安全行业共同成长,服务好国内政府机构和企业客户,提升我国的网络防御综合能力。

  360从未离开政企安全市场

  创立于2005年的360集团旗下拥有360安全卫士、360手机卫士、360安全浏览器等多款国民级安全产品,这些安全产品不仅面向个人用户,同时有专门提供给政府机构和企业用户的版本,是国内最早涉足To B领域的安全企业之一。

  不同于传统安全产品的是,360旗下的企业级安全产品采用免费安全模式,全面提升了中国互联网安全的整体水平,同时给360积累了丰富的To B市场经验和安全大数据。

  周鸿祎把这个阶段定义为360政企安全的1.0时代,这一阶段360偏重于政企用户的终端安全。到了2.0时代,360政企安全开始向政府机构和企业客户提供传统的ToB安全产品,360集团采用投资驱动的模式孵化了一系列网络安全公司。

  得益于360集团的品牌效应,以及数据、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些公司在国内成长较快,但与传统安全企业的产品重合度越来越高,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怪圈,逐渐变成销售导向型,这与周鸿祎最初设立的目标——“带动行业共同发展,做大国内政企安全市场”,相去甚远。

  2019年4月,360转变了2.0时代的做法,重新回归到安全能力上,并宣布通过自建、投资、并购等方式全面进军政企安全领域,进入全新的3.0时代。

  构建政企安全服务体系

  360政企安全战略升级至3.0,不止是从自身定位出发,更是基于对最新的全球网络安全环境和趋势的理解。网络攻防的对手变了,攻击方式变了,攻防不平衡,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对网络安全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鸿祎表示,3.0时代的360企业安全集团要更高、更强:定位更高,应对高阶网络威胁,面向关键基础设施,输出高端安全服务;实力更强,基于安全大数据、漏洞挖掘、APT攻击发现等硬科技,具备安全运营、威胁情报、实网攻防、人才培养等软实力。

  同时,3.0时代的360企业安全集团要基于自身核心优势,不与传统安全企业开展同质化竞争,由产品导向、销售导向转变为技术导向、能力导向、实战导向。

  据介绍,360政企安全服务将以全网安全大数据、威胁情报、知识库/人工智能、安全专家四大核心优势为基础,构建指挥控制、应急响应、态势感知、安全运营四大中心。此外,360还会与各地共建漏洞管理、新一代靶场、攻防人员培养、双创基地、青少年科普等赋能基地。

  安全大生态:共建、分享、赋能、投资

  周鸿祎表示,360政企安全3.0新战略将执行以“共建、分享、赋能、投资”构建安全大生态的发展模式,不做网络安全产业的破坏者和颠覆者。

  首先,360希望与众多政府机构、核心基础设施单位、企业客户、生态伙伴共建分布式安全大脑,解决安全大数据来源碎片化的问题,打造网络空间的雷达防御系统,“看见”网络威胁和攻击。

  其次,360愿意与其他安全企业、客户分享威胁情报和知识库,帮助传统安全产品和客户已有的安全产品升级,变得更智能,提高发现网络威胁和网络攻击的能力。

  第三,360将赋能政企客户,通过服务来帮助客户提升应对高级网络威胁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卖给客户一些效果很难得到验证的安全产品。

  第四,360将进行产业投资,在资金、品牌背书、业务体量等方面帮助中小型网络安全公司生存发展。

  360要推动国内安全产业生态的发展和壮大,与其他网络安全企业一起服务好政府机构和企业客户,从各自未战转向协同防御,实行更加智能化、整体化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经过1.0和2.0时代,360对自身的核心优势,对传统安全企业的强项,对整个安全行业的认识都在不断迭代和深入,我们对于政企安全3.0新战略很有信心,”周鸿祎说,在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面前,随着国家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的落地实施,政企信息化建设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加,网络安全行业未来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360企业安全集团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国内安全产业共同成长。

【编辑:李雨昕】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