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附子撬动大产业 好医生集团助力凉山脱贫攻坚

2019年09月29日 17:0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网成都9月19日电(吴晓)火灯村今年的附子,比往些年熟得更早一些,喜悦也提前来到了这个大凉山深处的村子。挖附子、装筐、称量……热火朝天的气氛像是要冲开9月阴雨绵绵的乌云天。一年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不大的村子热闹得像过彝族年。

火灯村附子收购现场。陈伟滨摄

  “今年地里的附子已经挖了一些了,还没挖完。”村民马查力尔是火灯村的附子种植积极分子,是整个村子种植附子收入最高的人,靠着自己的双手盖起了两栋新房,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要是放到从前,这样的日子马查力尔想都不敢想。

  “在种植附子以前,家里的地种植的东西只够自己吃,我十几岁的时候连鞋子都穿不上。后来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后自己也就只是能吃饱而已,以前是从来都没有吃饱过的。”马查力尔说,种植了附子以后,告别了老旧的泥土房,还穿上了西装。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又有收入,自己已经很知足了,“很感谢政府,也很感谢好医生。”

  据了解,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行动号召指导下,好医生药业集团把布拖县火灯村作为对口精准帮扶村,大力支持农民种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特色中药材脱贫致富。地处海拔2700米以上高寒山区的火灯村,具有种植附子的“优秀底子”。小小的中药材也让这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彝族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焕然新生。

刚卸完附子的马查力尔。魏志鹏摄

  “我们全村179户,每一户家里多多少少都有种附子,最低都种的有5分地。对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要求他们不得低于1亩。”火灯村第一书记陈祥君驻村已有5年,他表示,一亩附子产量能达到800至1200斤,就算按好医生订单保底价4元收购,基本上种一亩地就能保证3000到5000元的年收入,如果附子品质好,收入还会更高。对于年底村子脱贫摘帽,陈祥君信心满满。

  附子已成为火灯村增收脱贫的特色支柱产业,附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村每年种植附子收入100多万元,每亩附子收入是传统农作物的5倍以上。据好医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最好的2017年,全村种植附子230亩,好医生按高于市场价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该村附子,当年村民户均收入8188元,种植大户马查力尔家收入达到了32000元。

  “造血式”扶贫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修住房拔地而起,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面貌与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马查力尔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了凉山州州府西昌上学,他表示,希望孩子以后能走出大山,“希望他到省城成都去读书,更希望他能去北京读书。”

田间劳作的彝族妇女。新华网罗帅摄

  据悉,包括火灯村在内,好医生重点帮扶的布拖县,已有火烈、补洛、乐安等6个乡28个村种植附子7000亩,带动5000多户彝族同胞走上了增收脱贫的道路。与此同时,布拖的成功经验也得以复制推广到全凉山州,全州共有31个乡75个村发展中药材2万亩,中药材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帮助1万多户共5万多人增收脱贫。

  为了把农民种植的中药材及特色农产品全部收购加工,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换,布拖县则洛工业园区正在建设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具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特色中药材精准扶贫现代化加工厂。该厂今年10月正式投产后,将安置就业200人以上,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品牌一条龙格局,把农民种植的中药材和特色农产品加工成附加值较高的“大凉山”品牌产品对外销售,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

【编辑:张燕玲】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