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爆炒之后一蹶不振 普洱茶是否还有第二春?

2010年12月27日 14:1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9年5月6日,成都街头的一块茶叶广告牌写道:普洱茶崩盘了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日看点

  □昔日飙价王普洱茶

  □价格冰点仍未解冻

  □市场透支尚需消化

  □消费逐步回归理性

  作为中国茶业重要“风向标”的广州茶博会 26日降下帷幕,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今年以来“蒜你狠”、“豆你玩”等高歌猛进的涨价风,竟然吹不动昔日的“飙价王”普洱茶。在本届茶博会上,众多耳熟能详的下关、大益、中茶等知名普洱茶,价格均比2007年最高峰时大跌近70%。

  一位广州茶商 感慨地说,“如今的普洱茶价跌到阿妈都认唔(不)出,简直是挥泪大甩卖”。有资深茶业人士对记者说,普洱茶从2007年被爆炒至今,几乎没翻过身,一路下行,今年飙涨的CPI 也无法抬升其价格。不少商家提起“炒”字就不寒而栗。

  直击

  不惜血本大甩卖

  竟低至10元一饼

  一方面是为了回笼资金,还清银行贷款 ;另一方面如果不尽快出货,工资也发不出来

  26日,广州茶博会最后一天。参展商纷纷挂出“大甩卖”的牌子,普洱茶有的低至10元一饼。“普洱茶大甩卖哦,一元4颗”,吆喝声充斥整个展馆。从下午2时开始,大量市民前来选购便宜茶。

  在展馆,记者碰到了市民张姨,她已经连续三年和朋友在茶博会最后一天来买便宜茶,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她乐呵呵地说:“你看,这么多茶叶才300多元,如果是几年前,起码上千元。现在物价上涨,唯有普洱茶低于CPI的涨幅,抵买!可以畅饮廉价的名牌普洱了。”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来扫货的市民都是盯着“大出血”的知名普洱茶。

  与尽情享受低价的市民不同,不少茶商的心情五味杂陈。一位高高举着“大甩卖”牌子的茶商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现在是大出血,谁叫我当初贪心,进了一堆高价普洱”。这位姓邓的茶叶投资人曾于2007年以1万元/件(一件普洱有84饼)的价格,买入500件大益普洱茶。“当时身边所有人都说价格还会继续涨,没想到说崩盘就崩盘了”。刚以1.2万元/件卖出两件后,价格就在一周内降至4000元/件以下。

  直至去年,他才以4000元/件的价格“割肉”抛售了300件,这一来回就亏了100多万元。剩下的本寄望今年普洱能涨价,减少点损失。没想到,12月都来了,各行各业都在涨价,唯独普洱茶不涨。他一气之下,在本次茶博会上来个挥泪大甩卖,以3500元/件的价格全部清仓。“今后再也不炒普洱茶,太恐怖了。”邓生一声慨叹。

  记者在茶博会上了解到,2006年下关甲级沱茶由最高400元/公斤跌至现在的约160元/公斤,跌幅超过70%。“有茶王之称的老班章也由2007年的1800元/公斤,降至今年的800-1000元/公斤。”来自云南的一位茶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说:“茶价已经跌到很低的水平。”不少茶商也说,“目前的普洱茶价还低于2005年茶叶爆炒前的水平,物价在不断上涨,而普洱茶价却‘按兵不动’,实在不明白,‘抄底’时机按理应该到了”。

  对此,很多茶商坐不住了。来自云南的一家小品牌茶厂的负责人说,他们不得不血本大甩卖,一方面是为了回笼资金,还清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工厂员工负责,马上过年了,如果不尽快出货,工资也发不出来。

  发现

  冒出多个新品牌

  老板曾炒茶被套

  当年的投资客上当吃亏后,干脆另起炉灶到普洱 六大原产地 自采、自制、自产、自销

  在本届博览会上,记者发现,普洱茶 除了下关、大益、中茶等昔日知名品牌 外,还冒出了很多新品牌,粗略计算,起码有近20多个。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品牌的老板,不少都是当年知名品牌的投资客,上当吃亏后,干脆另起炉灶自己到普洱六大原产地自采、自制、自产、自销。在这一过程中,不少有经济实力的茶客慢慢地成为专业制茶人。

  据了解,这些茶界的“新扎师兄”由于深受之前炒风所害,所以他们更加看重茶叶品质,投资的茶场大部分是较为稀缺的大树茶、古树茶 。其中,三合一堂茶叶公司出品的喜字号普洱茶就强调茶叶取材以古树为主,李记谷庄茶叶公司的产品则以云南百年老树为原料。

  据参展茶商 台湾三合一堂的负责人陈正伟 介绍,现在投资茶场的游资以台湾资本、广东资本、温州资本和北京资本为主,这些财大气粗的投资商根本不屑于囤积茶叶,而是直接投资茶场,这样从源头控制茶叶,利润更大,风险系数更低。按他们的话说,是赚长远的大钱。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