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克服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的战略意涵

2011年02月25日 09: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长期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很少被得到充分阐释。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最大战略意义在于克服通货膨胀。

  最近,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接连3天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的纪录,市场普遍预测,人民币汇率将进入一个新的升值通道。这种猜测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就在巴黎刚刚结束的G20财政会议上,中国政府已经就通过进一步升值人民币汇率来缓解国际经济失衡,作出了“积极”的承诺。但这种“承诺”绝非是对国际压力的被动回应,在国内通货膨胀继续高企、上月CPI创4.9新高的背景之下,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更多的是中国政府主动迎战通胀的一系列战略举措中的关键一环。

  近10年来,无论是在学术界、政策界还是新闻界,围绕中国经济政策所展开的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争论,非人民币汇率政策莫属。在当今浮动汇率的时代,一国货币汇率的涨跌本是正常的政策调整,货币币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有利于内外收支平衡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但是在中国,人民币汇率由于美国的介入而异常复杂化,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政治问题。

  从2003年开始,美国国会部分议员就以各种方式敦促美国行政当局施压人民币升值,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逐渐形成了人民币被显著低估的舆论氛围。这使得汇率这个经济问题与外交问题联系在一起。人民币的升值政策很容易被部分国内舆论解读为是对美国外交压力的妥协,再加上部分反对者又将该问题与国内就业这一关系社会稳定、异常敏感的话题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反对派在这场辩论中长期占据道义的优势,而该派背后所代表的特殊利益因素则常常被忽略;相反,令人遗憾的是,支持派常常陷入“政治上不正确”的“窘境”,其背后的学理逻辑在这场口水混战中基本没有得到认真重视。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春节之后的这轮升值过程中,反对派的声音与以往相比,明显虚弱了许多。在2010年,中国普通民众感受到的最大威胁就是通货膨胀。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通过各种财政和货币手段向市场投放了大量货币,此外中国的外贸盈余持续增长,在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这部分外贸盈余只能转化为持续累积的外汇储备,而同时央行只能在国内市场投放等量的人民币。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央行就只能在国内市场投放更多的货币,通货膨胀也就将更加严重。换言之,人民币不升值是以国内通胀为代价而得来的。

  自去年6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幅只有3.5%。但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实际汇率却上升了6%。举例而言,以前6元钱人民币可以买一个面包,现在涨到7元钱才能买一个,在6:1的名义汇率下,以前1美元就可以买一个中国面包,而现在1美元买不到一个面包。这意味着:虽然中美名义货币汇率没有变化,但中国面包的美元价格仍然上涨了。这种情况下,受苦最大的就是普通百姓,因为他们手中的购买力下降了。而年初上演的“民工荒”,使得与人民币汇率相关的就业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以就业来反对人民币升值只是一种借口;相反,倒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更值得关注,但它显然与人民币汇率并无直接关系。

  长期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很少被得到充分阐释,比如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国内资源节约,有利于减少外汇储备,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国际舆论压力,有利于提高普通居民福利,等等。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最大战略意义在于克服通货膨胀。一方面,它将降低中国出口增幅,平抑国内紧缺要素的价格;另一方面,在目前国际能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币购买更多的国外商品,从而抑制国内的涨价压力。同时,它也使得央行缓解通过增发人民币来“购买”外贸盈余的压力。

  以人民币升值对抗通货膨胀,中国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李 巍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