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经济损失远超阪神地震 日本经济衰退不易复苏难

2011年03月21日 07: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照片)

  最新报告显示,在未将核电站事故造成的损失纳入统计范围的情况下,本次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的损失就可能高达16万亿日元。分析认为,核泄漏事故给该国消费者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日本震后经济的发展方向;七国集团联合干预汇市的决定,使得日本经济重陷衰退的风险大减,但未来亦难再现阪神大地震后的V形强劲复苏。

  经济损失远超阪神地震

  据日本共同社20日报道,日本民间智库与5家证券公司日前公布的估算报告显示,这场大地震对该国经济造成的损失预计最高达1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兵库县统计的约9.9万亿日元的损失。此前,花旗集团经济学家村岛喜一预计,地震造成的损失总计为5万亿到10万亿日元。

  需要指出的是,各公司目前尚未将核电站事故造成的损失纳入估算统计范畴。这里的经济损失是指包括住宅、工厂设备及道路等相关损失金额的合计。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相比,此次地震受灾范围更广,高盛证券公司的推算结果显示,此次强震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6万亿日元。即使是最乐观的巴克莱证券公司估算值也显示,将有5万亿至10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

  这份报告还认为,即使进入夏季以后重建需求有望增加,2011财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 D P)仍将比原先的估算值下降0.2至0.4个百分点。大和综研首席经济学家熊谷亮丸指出,鉴于海啸造成的巨大损失,全国消费者心理将恶化,个人消费将更趋低迷。

  另一方面,据野村证券和U BS证券估算,即使按东京电力的公布在4月底结束计划性停电,日本G D P增长率也将下跌0.3个百分点。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认为,由于空调需求较高的夏季也有可能再度实行计划性停电,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会持续。

  核泄漏影响经济发展方向

  地震、海啸、核泄漏,多种灾难的累积,已经让本次日本地震的影响无法参考历史上任何一次灾难事件。核泄漏事件已成为本次灾难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该问题能否得以迅速有效解决不仅关系到重建工作的开展,也将直接影响日本震后经济的发展方向。

  有文章指出,核泄漏属于特殊情况,它并没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对当地经济和产品出口都会有致命打击,会造成民众大规模恐惧心理,并且长期存在。

  19日,日本茨城县生产的菠菜和福岛县生产的牛奶中查出放射性物质超标。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指出,食品出口额只占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小部分,如果该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也被发现受到了核辐射的污染,这将给该国经济造成更严重影响。

  有专家认为,本次地震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使得日本传统优势性产业(电子、化工等)受到重创,日本有望把上述产业中的部分环节更进一步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

  V型复苏难度加大

  穆迪经济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在地震发生后曾预计,日本经济面临再次衰退风险。彭博社19日的文章指出,七国集团(G 7)18日联合干预汇市的决定,使得这一风险大减。尽管如此,各方分析仍认为,此次灾后重建很难再现阪神大地震后的V形强劲复苏。除了本次地震对经济产生的冲击比阪神地震更甚的因素外,国内经济形势的巨大差异也是十分关键的原因。

  阪神大地震发生时,日本正处经济巅峰,泡沫经济崩溃未久,日本政府财力雄厚,民间更是资金充裕,消费欲望强。政府投入迅速拉动数倍的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目前,日本经济经历了近20年的低迷,加之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民间消费能力和欲望已大不如前。要扩大内需,唯有政府加大投入。但目前,日本国债已高达近1000万亿日元,为G D P的220%,居世界大国之首。由于国债规模过于庞大,新发国债的一半要用于还本付息,日本的主权评级刚被降低,这意味着其发行新国债要付出更多利息。

  外界普遍忧虑,受灾情的影响,日本政府的税源将减少。灾后重建的巨额资金需求可能使该国财政进一步接近破产。日本政府是否会向国际社会筹措资金用于重建,值得密切关注。路透社援引德国财长施瓦布的话说,31日将在中国举行的G 20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研讨会上,除了按照原定计划讨论全球货币体系外,也会是一个讨论如何援助日本的机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