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商家“减量不加价” 隐性涨价凸显法律空当

2011年05月03日 14:25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旗下易拉罐装饮料,价格仍为2.2元左右,但净含量从355毫升减至330毫升;康师傅每日C系列产品橙汁、红葡萄等已经更换了新包装,每瓶容量由原来的500毫升减为450毫升,售价仍维持原来的每瓶2.6元至2.7元;康师傅和统一两种桶装方便面的面饼净含量从原来的90克调整到85克,但是价格不变为3.8元……这种“减量不加价”的隐性涨价方式,近来频频被商家使用。“要涨就明明白白地涨”,一些消费者发现后感到不平。有报道称,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的成本上升,适当涨价无可厚非,但也应该明明白白涨价,如此暗地里的“瘦身”行为,引起许多消费者不齿,让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某品牌方便面涨价计划刚刚被相关部门叫停,其部分饮料却又减量10%“瘦身”,则被网友指责为“变相顶风涨价”。

  企业称换包装而非“涨价”

  对此变相涨价的质疑,且听听当事人企业怎么说。可口可乐公司表示,每个装瓶厂会根据本地市场实际情况,推出适合不同渠道和消费者在不同场合饮用需求的各式包装。对于饮料企业而言,产品包装作为一项重要市场策略,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消费者饮用习惯、环保低碳理念、生产成本等。可口可乐相关产品的包装早在1年前就已调整,不存在顶风涨价。

  一些食品品牌表示:公司的确已调整相关产品规格,但这并不是“变相涨价”,而是更换新包装,部分调整甚至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才做出的改变。如康师傅方面表示,公司每年都会更换旗下产品包装,“媒体所述的减量50毫升对成本的影响并不大,包装才是成本的重头。”该负责人表示,鲜的每日C是低浓度果汁,饮料本身成本并不是很高。随着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包装成本也一路上涨,但此次换包装与成本无关。

  有媒体报道称,伊利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只是统一规范,属于正常的规格调整,‘瘦身’更利于消费者手拿。”据称,之前冰工厂的规格要比冷饮行业其他品牌都要大些,现在的调整只是将原来比别人多出的量减去,调回正常的规格而已。“我们之前的规格设定算是部分产品‘加量不加价’的一种市场促销,现在量稍微减少了些,是变成与和路雪、五羊等冷饮一样规格了。”

  理性看待企业的自主行为

  业内人士指出,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改变包装容量“变相涨价”的做法行业皆知,且在食品领域更为多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多不为消费者所察觉,相对而言,隐性涨价模式比直接提价要容易接受得多。”“即使是从全球范围看,在过去每一个经济下滑周期中,那些无法采取其他操作手法的产品,如服装和家电等,往往提前发布提价预警,其他企业通常会以降低产品大小、数量等方式变相涨价。”业内人士唐海表示,该手法在食品饮料行业尤其盛行,方便面领域的“瘦身”就已经过不止一轮。

  早在2007年发改委打击方便面企业联盟涨价时就传出两种声音,一种是拍手叫好,另一种则认为此种非资源性产品的小幅价格变动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对于一轮又一轮的食品饮料企业“瘦身”,也有意见认为应加以制止和约束,以免出现一面发改委约谈控制基本民生产品的价格,另一面企业变相涨价的局面。“但总的说来,这是企业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对媒体表示。

  隐性涨价凸显法律空当

  厂家集体变相涨价,是否触动了法律红线?食品行业某律师表示,当前情况下,物价上涨,企业迫于各方面成本的压力而提价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这种减量不减价的隐性涨价则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厂家应该参照合同法里的“格式条款”将减量的内容以醒目的方式告知消费者,这样才能体现市场交易的“诚实信用”原则。

  我国《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明令禁止“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三类违法行为。市场份额过大的某些品牌如果直接涨价,势必涉及哄抬市场价格的嫌疑。而此次的这种“隐性涨价”恰恰不包含在三类违法行为之列。饮料等商品的定价属于国家放开自主定价的商品,其价格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来定。这种商品价格有所变化,只要明码标价,都是合法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此举刚好钻了法律空当,将垄断性涨价变为“合法”的调整行为。

  有专家认为,此次隐性涨价风也突显了价格立法与监测机制的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价格立法和监测制度,建立更加灵敏的价格监测体系,加强隐性涨价防控建设,提高价格监管快速反应能力。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抑制不合法不合理涨价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和价格秩序。

  作者:张云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