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藏族民营企业家索朗的“野心”:把企业做大做强

2011年06月19日 13:1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索朗每天早上都要在拉萨的各条街道上转悠,这个城市的道路差不多有一半是由他经营的民营企业--拉萨市城关区市政工程公司修建的。

  43年前,14岁的索朗跟着当木匠的父亲来到马车队,那时的拉萨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马车是城市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短短10年后,越来越多东风大卡车开始出现在拉萨,马车队门庭冷落,被迫转型,开始承接各项市政工程。

  再后来,拉萨的城市面积不断长大,由1965年自治区成立时的5平方公里长大到100平方公里,各项市政项目让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旧貌换新颜。

  伴随着水泥道路的不断延伸,昔日的小木匠索朗变成了公司的经理、知名的藏族民营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马车队变成了总资产达1.8亿元,累计上缴利税3000万元,集房屋建筑、道路建设、公路工程、房地产开发、旅游商贸、宾馆餐饮等为一体的中型民营股份有限公司。

  凭着不服输的倔强,小木匠救活了“马车队”

  1997年,43岁的索朗经民主选举当上总经理,开始接手“马车队”这个烂摊子。

  “在所有人看来,这个企业就要垮掉了。”微胖、黝黑的索朗伸出双手,开始细数当时的家当:100多匹马,90多名忧心忡忡没有文化的员工,197万元的总资产,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

  当过会计的索朗一查账,流动资金才5万元,但每月光工资就得15万元。每月15日发工资,提前半个月索朗就得和单位的老会计一起算账,东挪西借,怎么也想不出个办法堵窟窿。索朗愁得嘴角长满了泡,整夜整夜地失眠。

  那时的拉萨,大部分集体企业都跟马车队有着同样的境遇,在短短几年内盛极而衰,面临改制和寻找出路问题,一家家企业垮掉了,到处是悲观的气氛。

  倔强的索朗决定闯出一条路来。早在14岁到马车队当木匠时,索朗的这股劲头就被人所熟识。那时生意好,马车架损耗严重,瘦小的他抱着比自己还高的马架子没日没夜地修补;后来,维修队又开始做桌子椅子,他跑遍拉萨周边的学校去推销。即使是马车队效益最差的时候,维修队的境况也还不错,索朗这个“闪亮的金子”也逐渐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启动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作为首府的拉萨开始大规模的市政建设。索朗决定主动出击。穿上西装,他到各个相关部门跑,上至一把手下至普通工作人员,见谁都堆着满脸的笑,咕叽咕叽(藏语“求求你”)地向人要项目。脱下西装,钻下水道、打混凝土,带着满身的泥土和工人一起在工地干活。

  索朗积极地竞标各种招投标会,从几万到几百万的项目都积极争取。没有挖掘机、压路机等施工设备,公司按天去租;没有人才,他到处去挖人。索朗守着工地,确保每个工程的质量都精益求精。

  慢慢地,公司质量过硬的金字招牌打出去了。上任第二年,公司就通过竞标从十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个500万的修路项目。索朗说,他和老会计一遍遍地数着账面上零的个数,傻笑了好多天:“那种幸福感现在很难有了。”

  公司随后又承接了康昂路、北京中路、江苏路等拉萨市重要的市政工程,公司的年施工能力现在已突破亿元大关。

  索朗说:“做工程最重要的是质量和诚信,我是土生土长的拉萨人,要是我修的路出了问题,会被人骂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