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谷底价”揽客 日本游震后重启

2011年06月23日 10:37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右二)在日本神户华人街采访当地华裔市民。

  ◆核心提示

  自日本3·11大地震后,省城赴日游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进入6月份日本除福岛等重灾区外大部分地区社会秩序和民众生活恢复正常,中日旅行社联手行业自救,纷纷推出低价超值线路,比震前甚至便宜一半,时隔三月,赴日游重新启动。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日本旅游经济遭重创

  “我已经休了两个多月的假了,可算歇够了。”接到其所在日本公司的复工通知,赵志学精神为之一振,抓起电话就订了去神户的机票。赵志学是济南人,赴日留学后,成为日本东海旅行社的员工,专门负责赴日中国游客的接待工作,自日本3·11大地震后,便返回济南家中。“没有人愿冒险在那个时候去玩,公司接不到活儿,就干脆让大家放假了。”

  3·11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让日本旅游经济遭受重创。“地震发生后,中国游客的入境人数瞬间降到了原入境人数的20%。”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4月份入境外国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2.5%,成为50年以来降幅最大的一个月,很多城市几乎不见外国游客的身影。

  日本东海旅行社社长永谷幸子用较为流利的中文沮丧地告诉记者,地震之后的三个月,全日本七成以上旅行社的(国际)地接业务是零,近1/3的旅行社关门歇业,70%以上的旅行社员工只能领取一部分薪水,一些导游甚至不得不离开日本另谋出路。

  中日旅行社联手救市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为了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山东旅行社全部停发了赴日旅游团。这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国内的旅行社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据山东招商国旅出境中心副总经理王春瑶介绍,在他们社日本游一直都是热门的线路,平均一周就要发3到4个团,而且每个团的人数都在40人以上。“这次是经历的最长的一次日本游真空期了。”面对冷到极点的市场,王春瑶心急如焚。

  直到五月上旬,伴随日本形势的好转,国家旅游局发文,允许公民到日本旅游,但需避开灾区。省内各旅行社纷纷重新规划出行线路,将冲绳、九州等地纳入到了主线路中,并在本月重新开启了日本游。

  对旅行社而言,他们是竞争关系,客源是他们争夺的对象,但在日本游遭受重创的危机下,旅行社开始联手救市。6月6日,山东招商国旅、青岛中青旅、中国旅行社总社(青岛)有限公司、山东省中国旅行社四家旅行社和日本东海旅行社合作推出了山东媒体考察团,以日本观光局的名义发出邀请,实际费用则由旅行社共同承担。

  对于震后的日本,中国游客心里大都存在核辐射的阴影,不敢贸然前往。为打消疑虑,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赵大为在接待媒体考察团时郑重表示:“目前来日本非震区旅游,是安全的。”

  部分线路降价50%揽客

  为了尽快恢复日本游的人气,原来动辄七八千元的日本游,全都放下身段,报价都在四五千元,有的线路甚至低至原来的五折。据省城旅行社报价,以四天双飞游为例,去年同期4000多元的线路,现在价位在2800元左右,而五天双飞则稍贵一些,但不会超过4000元。而去年同期,同样线路日本游报价在5000元—6000元不等,由此计算,价格足足降低了30%—40%,最高降幅达50%,性价比非常高。

  恢复后的日本旅游线路避开了受地震及核辐射影响的地区,以日本关西地区为主。距日本大地震中心有800公里至1000公里的距离,此外还有北海道、九州等。记者了解到,这些线路在往年来看属于冷线路,少有游客关注,但如今却遇生机,并有望成为今后新的热门线路。

  在旅行社低价“揽客”、日本放开个人游签证等多个因素刺激下,目前日本游呈现复苏回暖迹象。

  “现在一家三口去日本旅游,一下子就省了6000多元钱,确实划算。”一位刚办好赴日旅游团手续的省城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说,“前段时间一直都很关注日本核危机,日本政府每天都在网上发布各大城市的大气放射数值,得知东京等几个主要城市的放射线指标都属于正常,我们也就放心参团了。”

  “日本游能不能走出低谷,七八月份的暑期档就可以见分晓。”山东省中国旅行社日本部负责人张伟告诉记者,赴日旅游有两个旺季,一个旺季是三四月份,游客集中去日本赏樱花;另一个旺季就在暑期。日本发生地震,许多赏樱花的团不得不取消了行程,而六月底到七月中旬正值薰衣草最美的时候,给了之前取消行程的游客新的期待。

  就在这几天,日本东海旅行社社长永谷幸子正马不停蹄地在中国跑市场。“我已经与多家中国旅行社进行了接洽,近期就会有20几个中国旅游团成行。”永谷幸子笑着对记者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