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调控失灵致食品价格上涨 6.4%会成CPI的拐点吗

2011年07月11日 08:5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份CPI会“破6”,早就成为市场共识,但6月份会不会成为CPI的拐点尚存争议。

  单从6.4%的CPI增幅本身来看,似乎还没有超出居民消费的忍受度。但是从6.4%的构成来看,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因为食品价格涨幅已达到14.4%,其中与老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猪肉价格上涨了57.1%,鲜蛋价格上涨了23.3%,水产品价格上涨了13.9%。

  从前期的蔬菜,到现在的猪肉和鲜蛋,食品价格上涨可谓“此伏彼起”,且上涨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幅度一个比一个大。在蔬菜价格的快速上涨中,出现了“产地滞销、销地昂贵”的现象,最终分析的结果是物流成本过高,推涨了蔬菜价格。而猪肉价格的上涨,又被归结于“饲养量减少、市场供应紧张,供不应求”。

  是流动性过剩造成了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吗?笔者认为当下的食品价格上涨与流动性过剩已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因为在行政手段的强烈干预下,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生活必需品价格都被人为地控制住了,而游资在近一段时间以来也没有兴起爆炒农副产品价格的风浪。很明显,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与调控能力太弱或调控失灵有直接的关系。

  以猪肉价格为例,前几年曾经出现过因为市场供应不足而使猪肉价格大涨,并最终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为了遏制猪肉价格的继续上涨,国家不仅迅速动用了储备肉,而且出台了鼓励农民和专业户养猪的政策。为什么仅仅过了两三年,这种现象就再次出现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是如何对生猪的饲养与供应进行监控的?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并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化解?再以蔬菜价格为例,找到物流成本过高这个症结以后,相关部门又采取了哪些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呢?

  笔者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手段,更多的还是理论性的调控措施,或者说它们更多的是对CPI以外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进行改善。对CPI而言,问题的要害还是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对不合理收费的规范、对生产与供应的引导。这些工作做不好,再多的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措施,也难以对CPI产生正面作用。相反,紧缩政策对经济发展速度、制造业景气度和居民收入产生的影响,反而会令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下降,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减弱。

  所以,6月份和6.4%会不会成为CPI的拐点,已经不取决于宏观政策的走向,而取决于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立足点和手段,取决于政府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如果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能提高,CPI持续上涨和维持高位的周期还会拉得更长。(谭浩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