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治通胀若烹小鲜

2011年08月12日 07: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创下了37个月的新高。6.5%的CPI涨幅是否是年内最高点暂且不议,可以预见的是,下半年通胀阴影仍将挥之不去,治理压力也不可谓不大。这一数据也印证了此前当局对政策取向的把握,即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时至今日,治通胀,亦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有举重若轻之意,治理再大的国家又怎样,其难度也大不过炒菜。就这一轮通胀而言,尽管政府面临的不可控因素明显增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均前所未有,但切不可将通胀简单地视为洪水猛兽。

  放眼全球,通胀并非中国所独有。金融危机过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发展国家,均普遍面临通胀难题。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因素决定了本轮通胀将是一场持久战,当局在正视通胀、积极应对的同时不妨更加淡定一点,切勿操之过急。

  当前,稳定物价似乎压倒了一切,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政府调价项目基本暂缓,天然气价格改革搁浅,阶梯电价迟迟不出。治通胀固然重要,但一切均让位于物价维稳实不足取,切不可因通胀而束缚住了改革的手脚。此为一。

  小鲜者,小鱼也。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火候,否则会烧焦。治理通胀也是这个道理。既然通胀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那么也就不能短时间内令其退烧,当局在治理上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多用市场手段,少用或不用行政手段,万不可用力过猛。

  以约谈和限价令为例,虽然其良苦用心不难理解,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享有自主定价权,商品总是有涨有跌,以行政手段介入和干预价格的行为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其实际效果未见得好。

  换言之,政府的相关调控须把握好边界,不该管的坚决不管。一旦政府介入过多,其结果必然是越管越糟糕。真正的良性调控是,政府只维持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环境,而不微观干预。此为二。

  从“治大国,若烹小鲜”中我们还可引申出第三层涵义,小鲜骨脆肉薄,煎的时候不但要慢火,还要注意不能频频翻动,否则煎出来的小鱼肯定不好。这句话意在提醒治国者保持政策稳定性,勿朝令夕改。治通胀又何尝不是如此?

  既然通胀的罪魁祸首是货币发行过多,那么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回收流动性就难以避免,这些才是釜底抽薪之策,不宜摇摆。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等措施也必须长期坚持,且有必要加大执行力度,这样才会有良好的平抑物价的基础。

  陈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