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从被动应诉到主动维权 中企走出去步伐日益坚定

2011年12月05日 0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满十年。在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许多人也许并未意识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除了给世贸组织带来积极影响外,也给世界贸易带来巨大变化。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从今日起,中新网财经中心将推出系列稿件,从中国企业“走出去”、民企发展增速、跨国公司在华十年变迁等角度,为读者解析入世十年中国的经济如何飞速跨越式发展,及展望未来十年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迈向新的征程。

  中新网12月5日电(财经频道 种卿) 201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将满十年。在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许多人也许并未意识到:入世在改变中国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世界。十年来,中国全面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承诺,逐步扩大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降低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取消所有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法律法规清理工作。

  中国作为WTO规则的忠实履行者,在发挥着带动中国企业认真遵守国际贸易组织规则作用的同时,还引导企业加强对WTO规则的理解和运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懂得如何利用贸易规则来维护自身权益。面对来自欧美国家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争端的申诉,中国企业对WTO裁决的执行几乎是百分百,但与此同时,企业面对争端的态度和方式也在无形中发生着改变。

  近日,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就曾表示:“中国基本维持着攻少守多的状态。不过从入世过渡期内刻意回避到入世过渡期后毅然参与,到近年来主动利用,显示了中国政府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态度已属于‘平常心’”。

  贸易争端一直都在 中企应对态度却悄然生变

  自2001年12月11日,入世之后的六年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诉诸WTO争端解决的不过3例,在度过了相对风平浪静的六年后,2007年,中国的WTO争端解决案件呈现爆发式增长。

  仅在2007年一年当中,WTO成员所提起的全部13起争端解决案件中,针对中国提起的就达4起,即美诉中出版物案、美墨诉中税收优惠补贴案、美诉中知识产权案。而中国自己提起的只有1起,即中诉美铜版纸“双反”措施案,有关中国作为当事方的案件占全年提起案件的近40%。

  对比之下,中国企业通过WTO规则来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显得十分薄弱,但根据近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企业主动申诉的案件明显增多。在入世最初的6年间,中国作为申诉方参与WTO争端解决案件仅有两件。而在2008年和2009年中国主动申诉的案件增至四个,虽然仍低于中国应诉的案件数量,但中国企业对于解决国际争端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最初的被动应诉到现在懂得利用规则主动维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未停止且愈发坚定。

  近期,中国光伏企业联合反击美国“双反调查”的案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今年10月18日,美国SolarWorld联合另外6家并未公布身份的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组件等太阳能产品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面对事件的逐步升级,中国光伏企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反而有14家光伏企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调抱团陈情:美国“双反”调查将会对中美光伏行业造成严重损害,形成双输局面。应诉企业立场鲜明却又不乏理性考量的做法,不仅让自身在应诉过程中更有信心,还给裁决方施加了一定压力,可谓是近几年中企在解决贸易争端中的典型案例。

  据最新消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2月2日初步裁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虽然,这一裁决意味着美商务部将继续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但就像中国光伏企业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所说,中国企业会尽一切可能抵制美国同业者的不合理指控,尽一切努力维护自身权益和贸易公平。

  从产品输出到海外投资 “走出去”方式趋向多元

  今年8月,西方媒体报道中国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怒波计划斥资800万美元,购买冰岛东北部格里姆斯塔迪尔地区300平方公里土地。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冰岛国土面积3%,相等于半个新加坡,其面积之大引起关注,此案例也被视为是中国企业尝试在欧洲购地的标志性事件。

  不过,受金融危机以及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化的影响,东道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普遍表现出又期待又担忧的矛盾态度。黄怒波曾在接受《新京报》访问时指出,经济危机引发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强烈,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环境更恶劣,中坤投资集团“不小心碰到北极这么一个敏感区域,所以全世界一下子就激动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