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塑化剂传言再次重挫白酒股 茅台遭“精准打击”

2012年12月06日 20: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今天股市一开盘,酿酒板块就出现普遍下跌的情况,山西汾酒、洋河股份、贵州茅台、酒鬼酒纷纷下挫。而在盘中,贵州茅台曾经一度下跌超过6%,最终,茅台报收于194.21元,下跌1.24%。

  白酒股的下跌,与最近的一条关于贵州茅台的传言关系密切。12月3日,一个网名为“水晶皇”的人在网上发帖表示,自己在香港茅台酒专卖店购买了一瓶53 度飞天茅台酒,并送去专业机构检测塑化剂是否超标。消息一出,A股市场上所有白酒股立刻直线下跌。

  事件的主角——贵州茅台股价更是连续大幅跳水,跌破了200元大关,市值也蒸发了500多亿元。那位叫“水晶皇”的网友表示,茅台塑化剂的检测结果最快会在12月7号出来,但是有最新的传言说,今天就会有结果,这个传言也让茅台的股价继续下滑。

  一位持有茅台股票的投资者对此愤愤不平,他透露大家现在看到网络上流传的所谓检测数据,是昨天晚上前诺安公司的投资总监易军,以邮件的形式向多位券商分析员发布的,几乎没有真实性可言。他认为,发生这种情况说明,有人正在以“精准打击”的方式,有意做空茅台股价。

  据了解,今天早上中金、国信等几大券商的食品研究员都收到了神秘邮件,名字叫“检测超标卖空茅台”。我们的记者今天也尝试联系贵州茅台酒公司,但是对方并不愿意接受采访。茅台股价已经下跌了三天,但是茅台公司方面却毫无动静。一位机构投资者表示,他对茅台的这种态度非常不满。

  机构投资者:我跟茅台高管的交流很多,他们其实很清楚所造成的危险,因为我们机构投资者会打电话沟通,也会把市场上的各种传言告诉他。我们自己持有很多茅台,也想维护他的股价,或者说维护他真实的东西。他们确实在危机公关方面显得不够成熟,他们的主体思想主要是走上层线路,针对微博、博客的传言他们不好正面回应,正是他们这种不愿意正面回应的态度,加深了外面的谣言。

  “水晶皇”所声称的那份检测报告到底是否存在、什么时候会公布,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各种消息疯传,对茅台的股价产生了很大影响。那么,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是可以随意向社会公布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了两家机构。

  机构1:我们是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我们有这样的声明。

  记者:这个发布会影响资本市场,如果发布了,我们会去跟他说不行吗?

  机构1:我们只是做检测,会对样品负责,这个我们管不了。我们会有一个声明,您要做什么我们也管不了您。

  机构2:相关规定未经检验机构同意的话,不得对外做不当宣传,我们给你检,但你是不是能去做一些相关的情况,我们不好去说。检验报告会说,你未经许可不得用作其他的宣传。

  对于白酒中到底是普遍否存在塑化剂的问题,各方都非常关注。记者采访了贵州贵酒集团副总经理孙放鸣,他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一些陈年老酒中,可能存在塑化剂。

  孙放鸣:如果你要是在酒厂工作过就会很清楚,在三四十年前,老百姓对酒的需求量很小,生产量也很低,形成规模以后酒坛口大了,酒坛子多了,就使用一些塑料布来封坛,因为也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又要让它不漏气,这也是在发展过程中的。老酒用东西封起来之后,酒是有分子的,它是活动的,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吸附到一些塑料分子进去,但是这个酒的价值又高,消费者又喜欢老酒的香味,在调酒过程中有这样微量的东西,我觉得应该去理解它。

  不过,孙放鸣强调,现在的酒厂已经在工艺上进行了改进。

  孙放鸣:实际上酒行业已经知道这个问题,都在逐步完善处理过程中。今天你到茅台、贵酒来看,现在能找到一个塑料吗?一年以前、十年以前,我们所用的都是国家允许的食用胶管,现在国家提倡人的生命最主要,国家也在逐步完善这个东西,包括进口食用胶管我们检验下来也不合格,所以我们现在软管都改用不锈钢的,花更大的成本来做这个东西。

  孙放鸣认为,塑化剂问题被人为放大了,以至于其它更严重的安全问题反而没人关心。当然,他同时也表示,白酒企业自身也需要反躬自省。

  孙放鸣:他们这样搞,什么酒没有呢?这些最便宜的酒精酒,但那里面又有更伤人的东西,可能这个不伤人的被炒掉了,更伤人的好卖了。现在食品工业协会也公布了一个数,低档酒没有吗?我们也检测过,确实低档酒没有,就是用工业酒精来勾都没有,经过储存的就会有。当然,我们也知道问题,我们正在不断改进,今天到贵州企业来看,找不到一点塑料的影子,包括我们下一笔酒瓶盖的生意可能都要涉及到,因为中国可能白酒使用的瓶盖95%以上都还在使用塑料,但是怎么走可能还要看大趋势,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可能这一代人要付出很大代价。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