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养殖产业整合加剧 套保规避系统风险

2013年06月17日 11: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近几年,国内大型饲料企业借助规模优势和产品开发优势,不断加快整合步伐,已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据某大型饲料估计,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国1.5万家饲料企业已经减少到1万家,预计未来五年还会再减少5000家,更大胆预期全国最终将保留约500家规模饲料企业。

  在养殖领域,规模化进程同样十分明显。据了解,2007年始,我国养殖业的整合已驶入快车道,农户养殖以年20%的速度退出,中小专业养殖户逐步替代一家一户的单个散养状态。在浙江某大型饲料企业调研期间,该企业销售总监告诉记者,企业年饲料生产能力近80万吨,而且在下游养殖领域也建立了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涉及养猪业的上市公司近30家,一些投资公司和信托公司也开始涉足养殖业。2012年,中粮信托就曾与中粮肉食合作,推出国内首只生猪信托产品,这种合作模式可进一步延伸为由农户或私人养殖企业修建养殖场,信托提供购买和养殖所需的资金,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的“公司+基地+农户+金融”模式。

  实际上,在我国养殖产业中,“公司+农户”的模式已经普遍存在,农民以土地、禽畜舍和劳动力为企业养殖禽畜商品,企业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等支持,企业与农民就养殖收益进行利润分成,如果效益不好,企业将为农民提供最低养殖收益,避免农民出现亏损。对于企业而言,该方式可以通过让农民养殖,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和基础建设投入,短期内实现大规模扩张,对农民而言,农民养殖最差可获得保底收益,稳定了养殖规模。

  如果将上游压榨油厂、中间饲料贸易加工企业、下游禽畜水产养殖连成一线通盘考虑,产业规模化演进的路径十分清晰,国内油厂已经形成国有、外资、民营三大核心阵营,企业实力强,规模化程度高;饲料贸易加工企业正在加紧扩张推进,已经诞生如双胞胎这样的千万吨级饲料大厂;养殖领域的规模化程度最低,但发展速度之快不容小觑。

  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才有可能生存下去,但与规模化相伴而生的是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形成规模化经营,市场风险对产业的影响就有可能是颠覆性的。

  今年以来,由于长江死猪漂流和禽流感爆发,饲料和养殖企业纷纷感受到行业寒冬的冷意。江苏立华禽畜有限公司等采用合作养殖模式的企业面临了巨大亏损,该公司与1000多个农户合作,每个农户的养殖规模在7千至1.2万只,即使在禽流感导致的鸡肉无人问津期间,该公司仍要保证农户养殖每只鸡得到1.89元的收益底线,仅4月和5月两个月的时间,企业亏损规模就达5000多万元。

  “近两年,上海地区已有近百家小型饲料企业倒闭,占比在30%以上。”上海大力饲料的董事长王国均介绍说,上海大力饲料是一家年加工3万吨的小型饲料企业,企业通过大连豆粕期货操作,逢低买入建立合理库存,在竞争激烈的饲料市场中仍能保持发展。

  中粮期货总经理黄辉预计,随着市场化程度加深,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期货市场在企业管理经营中作用将变得极为重要。可以预见,随着国内饲料和养殖产业整合步伐的不断推进,规模化企业参与利用好期货市场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