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

2013年06月18日 10:4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论坛嘉宾戢二卫、王冉、李川、梁启春、甘尼斯、钟丽芳、叶宁(左起)。

    在过去的一两年,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好莱坞梦工厂在上海合建东方梦工厂,小马奔腾收购美国顶级特效公司数字王国,TCL冠名好莱坞中国大剧院,一系列中国企业并购好莱坞公司资产的事件,表现出中国资本在海外电影业发展的强劲态势。

    中国资本是否已经“逆袭”好莱坞?昨天,在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办、瑞格传播承办的论坛上,众多中外业界大佬就此现象展开热议,提出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虽为时尚早,但并不是空谈,“中国资本从股权层面进入好莱坞六大片厂只是个时间问题。”

    学习好莱坞技术提升国产片

    中国资本搅动好莱坞,这要在以前,国人可能还不敢想象,如今却逐渐变成现实。

    中国企业能有机会收购好莱坞内容和技术公司,首先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成长。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感慨,十年前内地电影全年票房不到9亿元,而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一个星期的票房就达到9.3亿元,预计今年全年的票房将超过两百亿元。在他看来,未来五年内,中国电影年票房将超过北美市场,达一百亿美元,这是一个高速增长、充满潜力的市场,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

    好莱坞永远需要资金,但当下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太好,过去好莱坞在欧洲找钱,现在来中国找钱。小马奔腾副董事钟丽芳认为,中国电影现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资本“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好莱坞这么多年的经验,还有制作技术,我们都可以学习。”她觉得中国每年生产好几百部电影,但品质高、规格高的确实不多。一旦中国企业掌握好莱坞技术,就能提高整个行业的电影质量。

    “我们与好莱坞公司组成东方梦工厂,以动画产品为核心,通过与好莱坞合作,学习他们的经验,制作出大众文化产品。”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李川也认为,动画片与真人电影相比,工业制作流程更清晰,能够快速把好莱坞的创意流程引入中国,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准。而且,动画片还可以开发衍生品、主题乐园。

    中国电影虽然发展迅猛,但电影人才还跟不上产业步伐,这促使中国企业与好莱坞合作。“我们参与好莱坞大片制作过程,对国内青年电影人才也是一个培训过程,而过去他们主要熟悉产业单个环节,并不了解整个电影生产、发行流程。”钟丽芳如是说。据了解,东方梦工厂第一部练兵之作是《功夫熊猫3》,能够让国内动画人才一开始就接触好莱坞最先进的动画制作流程。

    暂时无助于中国文化输出

    中国资本进入美国电影产业,似乎有助于中国电影走出国门。不过,现实不容乐观,比如《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国内票房最高纪录,但在北美市场仅收获8万美元票房。

    “我们准备制作的动作冒险大片《藏地密码》,就要做成全球化的电影,想把中国故事、中国文化通过好莱坞技术,讲给全世界的观众听。”李川说,但是目前挑选合适的编剧、演员,面临很大挑战。梦工厂创始人卡森伯格建议,中国题材很丰富,但培养全球化创意人才需要耐心,大概需要15年左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动画电影也需要耐心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慎重地说,中国资本进入美国电影产业,还需要走很长的路,自己不希望中国企业成为美国电影行业的银行提款机。“华谊兄弟目前还不可能并购美国一家大电影公司,但可以合作拍片。”他觉得现在基本上是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电影还进不了美国市场,华谊要先做好本土市场之后,再想着“走出去”。当下,最适合中美双方的是类似于《钢铁侠3》的合拍片模式,中国元素可以大量出现在这类好莱坞商业大片里面。

    在易凯资本总裁王冉看来,眼下中国资本还不能真正称得上是“逆袭”好莱坞,只能说是与好莱坞的合作在扩大。“即便中国企业收购了一家好莱坞公司,还是要依赖好莱坞的人才、讲故事的能力,不太可能讲中国的故事,也还不是文化输出。”他认为,只有未来国内电影公司在想象能力和制作环节上赶超好莱坞,才能说是“逆袭”,才能真正传播中国文化故事,这起码需要10年以上时间。

    不要给人捞一笔就跑的感觉

    瑞格传播执行董事戢二卫介绍,好莱坞六大片厂在资本层面的并购,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在发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未来中国资本的介入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但收购好莱坞公司之后,也不要给人一种中国资本急功近利、捞一笔就跑的感觉。业界人士都感叹,收购公司说起来可能容易,但中美双方的文化融合却是最大的挑战。

    提起收购美国AMC院线之后的经历,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感触颇深。“中美双方的法律制度、市场环境完全不一样,美方管理团队对中国企业文化机制完全不了解,相互建立信任的过程很难。”他透露,AMC院线美方管理团队对企业很有感情,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很怕中国资本进来捞一把就走,弄得乌烟瘴气。于是万达管理层与美方团队交朋友,给他们一种安全感,让他们放心干下去。

    此前,日本、德国等资本曾进入好莱坞,或收购电影公司或参与投资,也遇到类似难题,但处理得比较成功。最知名的当如25年前,日本索尼公司耗资34亿美元收购好莱坞著名制片厂哥伦比亚公司。前美国奥斯卡奖主席西德·甘尼斯见证了收购过程,他透露,当时美国人觉得一个外国公司收购本土公司,会改变电影生产流程,把日本文化价值观强加到哥伦比亚公司,如此之下,公司原有创意人才会选择出逃。但索尼完全没有改变哥伦比亚的生产制作,也没有干涉电影创作,反而把自身技术和后者的影片资源结合起来,推出了DVD新产品。

    西德·甘尼斯认为,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公司案例非常典型,也非常有眼光,比美国本土公司看得还远。他觉得中国企业要是收购好莱坞公司,也要有这样的远见。对此叶宁深表赞同,他表示,正是万达与美国管理团队敞开心扉的交流,尊重美方团队,让他们知道中方也愿意长期干电影事业。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美方对中方最终建立起了信任感。“只有文化融合,双方目标一致,收购才能实现长远效益。”叶宁说。本报上海电

    本报记者 周南焱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