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全球经济迎来通货紧缩并非危险信号

2013年12月20日 16:45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当下全球经济迎来通货紧缩时代大势已定。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网站12月19日刊文称,通缩趋势并非一定来者不善。文章将此次通缩主因归结于全球化进程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因此,此次通货紧缩未必是经济发展危险信号,而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长期背景。

  多国消费价格指数表明,物价水平下滑态势普遍存在,全球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时代大势已定。但是文章针对由通缩引发的各方担忧特别指出,通胀紧缩并非一向来者不善,是祸是福还得依据物价下跌的具体原因。

  文章分析称,消极的通货紧缩通常源于经济体在高负债的情况下遭遇需求冲击,在此之下,通缩率攀升带动实际利率飙高,增加借贷方还款难度,从而加剧大范围破产风险;而积极的通货紧缩是源于有利的供给冲击,比如重大科技创新之下随之而来的生产成本削减,销售价格下滑,全新市场开发等,文章认为这种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温和通缩正是经济发展健康有力,富于创新的象征。

  针对此次通缩趋势,文章也态度乐观,认为其内在驱动力仍是全球化进程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范围的人口大迁徙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文章认为综合上述影响因素,此次通缩实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长期背景,而非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所致的短暂经济现象。相比之下,后两者只是加速了经济由反通胀向通缩的转变。

  文章赞同当下普遍观点,认为美联储以及近期欧洲央行针对通缩趋势采取的零利率、货币宽松等极端经济刺激手段偏离了央行正常处事方式。文章强调全球竞争激烈和科技发展迅速带来的通货紧缩、物价下滑将成为经济常态。为此,文章呼吁美联储应分清积极和消极两种通缩趋势,不仅如此,美国国会也应放下成见,支持免税代码政策。文章警告称,通货紧缩大势之下,鼓吹经济杠杆化将后患无穷。孙心宇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