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客流五年降七成 独立书店盼回暖

2014年04月23日 09:4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在网购的冲击下,书店经营状况堪忧。图为东莞首届书展。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 摄

    □南方日报记者 靳延明

    种种迹象证明,来书店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东莞第一家书吧老板透露,这两年来客流越来越少。在东莞经营了10多年书店的一位负责人说,生意一年不如一年。根据东莞最大独立书店永正图书总店的客流数据显示,2010年该店月均到客约7万人,2014年前3月月均只有两万多人,下降了70%。

    以上数据,可以从某种程度说明,在喧嚣的网络时代,书店与阅读的形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实体书店面临的种种问题:随着网络阅读普及和信息碎片化扩张,还有多少人去书店读书买书呢?在网购的折扣冲击与城市地租的涨升夹缝中,书店经营状况还能安然生存吗?

    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一天,记者带着上述疑问走访东莞最具代表的几家独立书店发现,事实正如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来书店看书、买书的人越来越少,过去的一年,有大量独立书店关闭,留下来的也大多惨淡经营。

    1

    越来越稀的客流

    “独立书店”,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国有资产的新华书店来说,由民间投资经营的特色书店。它们涌现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尤其在1995年以后呈现辉煌时期。但是,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独立书店迅速进入沉寂时期。

    4月22日下午,东莞最大独立书店永正图书总店没有多少人,这个被誉为全国单层面积最大的书店多少显得空荡。工作人员正在上新书,几名女生在一旁翻看青春小说,一位年长的老人捧着一本《中国茶道》,站在另一边的书架前。

    记者调取该店近五年的客流量显示,2010年至今,该店每年的月均客流量分别是:68904人、67444人、42554人、29636人、21526人,下滑趋势明显。该店总经理李忠明说,“中国民营书店在网络冲击下,还能存活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受网络等因素影响,客流变少是必然的。”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东莞第一批书吧——蔷薇之光。书吧位于万江下坝坊,与周边富有现代气息的酒吧不同,这座二层小楼外墙斑驳质朴,开着紫色小花的蔷薇把门窗遮得严严实实,有不少游客在此合影。

    门半掩着,记者推门而入,店内灯光幽暗,摆着复古风的老柜子、老电视机和旧电话,分布在座椅四周的大小书架上,摆放着上千册书籍。下午时分,店里没有一名顾客,店主沈文达坐在阁楼上悠闲地喝咖啡,他告诉记者,书吧2010年开张的时候客人很多,基本都是来看书。这两年,大多是一些情侣来喝咖啡。“看书的人很少了,我们今年到现在也没有再增加新的书。”沈文达说。

    2

    越来越少的书店

    独立书店,曾被称作一座城市的文化之眼。人们到北京要找万圣,到台北要寻诚品,到广州要去方所……每到一座城市,很多人都把逛独立书店当成一个重要行程。而在东莞,永正图书、理想者、蔷薇之光、康桥书店、燕书窝等,则是网友票选出来的“十佳独立书店”。然而,记者昨日走访发现,这份榜单上的书店,已经没有几家了。

    “燕书窝2012年就关了,康桥书店去年读书日还上了报纸,年底就关了。”东莞文化圈小有名气的“思想者”书店老板卢志勇感触很深,仅去年,就先后有位于长安镇、万江镇、莞城街道的3家书店倒闭,请他去清理库存。

    卢志勇所说的康桥书店,曾被东莞当地媒体誉为感受东莞人文氛围“最好的窗口之一”。而今,这座书店的铺面已经另改他用。书友卢婉婷还记得书店里白色的墙、深色的书架,以及店中央的功夫茶桌和上面各式各样的茶壶。“很怀念在那里读书聊天的时光,但这已经成为记忆了。”这位24岁的女孩说。

    永正图书总经理李忠明介绍说,永正图书在最高峰的时候有40多家分店,而现在,缩减至20多家。其中,如“南城SPAR”等不少店面都是去年关闭的。

    关于永正书店加盟店减少的原因,李忠明解释说,受到互联网冲击等外部因素主动关停的,大约不到20%。更大一部分,是因为商业环境的变化——店面租金上涨、人力成本增加、招聘越来越难……一系列内部因素让不少分店难以为继。

    3

    越来越惨淡的经营

    “越来越不好做了,网店冲击,利润越来越低;城市发展,房租越来越高,根本不敢雇人。”理想者书店老板卢志勇说。

    理想者书店位于雍华庭车库入口处一个100多平方米的“仓库”,在这里,你可以买到50元一本的期刊《哈佛商业评论》,也有小众的期刊,在东莞文化圈小有名气。

    卢志勇给记者算了笔账,2008年前后,他租下了现在的铺面,每月租金约3000元。当时,买书的人很多,还有大量的工厂要求为厂里阅览室配送书,生意很红火。现在,租金已经涨到了7100元,但买书的人变少了,工厂的配送生意这两年也没了。

    “这样算,我一天要卖1000元的书才能保本。”卢志勇说,为保生计,书店开始腾出地方,卖起了文具和玩具。为节约成本,之前书店雇了两位店员也相继辞退了,夫妇俩亲自上手收钱搬书。

    D·Dream是一家位于东莞理工学院对面的主题书吧,深藏在一排郁郁葱葱的绿树下,从当时的书店变身为书吧,主营项目也由书变成了咖啡和招牌甜点等。现在的店主刘芷希是一名去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她学的是图书装帧专业,对书籍有感情,店里的菜单也是她手工制作的图书形状。她告诉记者,眼下,这家店每个月纯利润也就1000多元,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

    她说,由于店面比较偏远,自从理工学院门口天桥修建之后,学生去其他地方休闲更加便利。只有靠留恋“招牌菜”的回头客来照顾生意,很少人过来看书了。

    4

    慢慢“回暖”的迹象

    如上种种,是否意味着独立书店即将走向衰落?在走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却表达了相反的观点。有观察人士认为,独立书店已经历寒冬,在种种利好环境下,正逐渐“回暖”。

    东莞一位民营书店总经理告诉记者,中国民营书店不像欧美国家的民营书店那样历史悠久,行业成熟,但是,中国和欧美的民营书店经历的网络冲击却是差不多的。

    该负责人说,从2008年到2013年,整个英国独立书店的数量从1350家降到了不到1000家。当时,随着营业税、租金、员工、经营成本的攀升,国外的书店经营者普遍看不到明朗希望。然而,最近,英国书店行业的销售额却开始有所增长,从2012年的1.2亿英镑,增长到2013年的1.3亿英镑。

    他认为,这种现象释放一个信号:传统的书店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成为书店业能够绝境制胜的关键。“书店要提供特殊的体验性服务,这种服务有助于书店不仅成为一个卖书的所在,同时也是一个可以提供聚会、演讲甚至是举办小型会议活动的场所。”

    另一位东莞书店老板马明也认为,这种“大浪淘沙”式的竞争也在倒逼书店的发展,提升书店的服务质量。比如,以前,读者在书店看书看久了,就会有服务员来提醒“要不要买”。现在,书店会给读者提供座位,还在店里设置咖啡厅等小书吧。

    永正图书总经理李忠明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刺激发展,网络书店已经占有了足够市场份额,很难再扩大,苏宁易购等网商退出了图书销售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此过程中,实体书店也经历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留下来的都是实力比较强的,服务质量比较高的,“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李忠明说,虽然永正关闭了部分店面,但是公司更能集中资源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变成小而精的服务模式,这样,每个店面的营收贡献率提高了,整体上经营规模也不会下降。

    他举例说,现在到店里来的顾客虽然少了,但是质量提高了。进来大多数都会买书,而且客单价提高了,以前买十元八元的,现在平均买四五十元,经营总体平稳向好。

    “逛书店是很多人所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书店的消亡,意味着我们将失掉他们所喜爱的生活方式。”李忠明说,为顺应时代,独立书店也将变成多元化的、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