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一“血拼”地铁成超大购物车 商圈客流翻番

2014年05月05日 10:3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长沙地铁2号线试运营,车上挤满了乘客。王志伟 摄

  “五一广场站到了……”伴随着清脆的报站声,从河西特意赶来的李女士赶紧起身。她可是转了一趟公交车来坐地铁,在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赶到五一广场淘宝去。

  “打车太贵、开车破费、挤公交太累”,这是不少市民对去五一广场逛街相当纠结的归纳和总结。而今年五一小长假,因为地铁2号线的开通,各商圈的客流明显增加,沿线的商家乐开了怀。

  记者体验 地铁装来的尽是血拼族

  长沙进入“地铁时代”后的首个小长假,各大商圈冷热立现。到商场“血拼”成了许多人的假期主题,这也让长沙地铁成了一辆超大的“购物车”,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地铁装载的不是乘客,而是血拼一族”。要说五一购物最好的去处,当然要数五一广场。

  3日下午4时,记者从河西金星路站,登上了地铁2号线。虽然这是光达站方向的第二站,但地铁上已经没有空位,乘客大多是轻装出行。随着地铁前行,乘客逐渐多了起来,到了溁湾镇站,车厢里已经有公交车早高峰的感觉。不到15分钟,地铁到了五一广场站,记者随大部分乘客走出地铁。

  置身五一广场站,你会发现什么叫“永不止步”,熙攘的人潮不容你稍作停留。而车站内外,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人:双手空空的,心里盘算着如何扫货;满载而回的则想着如何享用“战利品”。

  作为湖南首席商圈,五一广场绝对是休闲、血拼的首选。据长沙地铁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五一三天,在地铁2号线19个站点中,五一广场站均位居客流量的冠军,其中5月3日客流量达40792人次,比第二名的长沙火车站多6575人次。

  客流翻番 五一商圈销售不同程度增长

  “以前和朋友一起逛街,不仅路上堵车,到地方了半个小时还找不到停车位,心里很窝火。现在沿着地铁2号线,可以随意选择周边商场愉快地购物。”李女士与同伴出了地铁就直奔商场。

  3日晚5时至7时,记者陆续走访五一广场多家商场,发现基本都已人满为患,人气、财气两旺。截至3日晚8时,大部分商场的客流和销售与去年同时段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位于五一广场站出入口的商场,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友阿春天有关负责人介绍,五一三天进店的客流是去年五一的3倍以上,销售也有所增长。“300送151”的活动,再加上“重回那年的老长沙——特色手工艺体验之旅”,吸引数万市民前来感受棕编、捏面人等传统手工艺的乐趣。王府井百货三天也收获了2200万元销售额,其中服装类占到40%左右。

  集合了购物、餐饮、KTV、电影院等休闲娱乐业态的购物中心也人气爆棚。乐和城的五一创意集市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负一楼的餐厅门口,等位的队伍排得老长。据乐和城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天的客流比去年五一假期增长约50%。

  “据观察,虽然五一商圈的客流翻番,但并不是所有客流都能转化为消费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大部分客流是体验地铁而来,顺便逛逛街。受大环境影响,短时间内消费力不会因为地铁而爆发。

  马太效益 强者更强,有的商圈则被“抽水”

  相比五一商圈,地铁2号线上的其他商家则几家欢喜几家愁。

  由友谊商店一家撑起来的袁家岭商圈,客流明显增长。有关负责人介绍,春夏新品上市,吸引了许多爱美的女士。此外即将到来的母亲节,也带热了化妆品、保健品销售。“到友谊商店购物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消费习惯,乘坐地铁更方便、快捷、环保,将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与五一商圈隔江相望的溁湾镇商圈,背靠岳麓山、橘子洲景区,五一期间乘坐地铁前往景点的人流激增,许多人选择到通程商业广场消费。据通程商业广场有关负责人介绍,麓山店三天的销售增长六成左右。

  相比而言,望城坡商圈略显冷清。一位商家有关负责人称,五一假期客流量比平时周末仅增长10%左右。“以后,商圈拼的是多功能,望城坡商圈在这方面还需努力。”

  “地铁就像一面镜子,商圈强弱立现,马太效应凸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湖南商学院教授尹元元表示“长沙人喜欢凑热闹。有地铁后,更方便扎堆了。”

  “地铁刚刚开通,还有些观光客,市民消费行为也并不成熟。”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各商圈顾客换位情况明显,这可能更多是很多顾客体验坐地铁出行时顺带购物的结果。地铁对商场销售、商圈格局的长远影响,还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未来,有特色的城市副商圈仍有机会,热闹不会永远‘凑下去’。”记者 刘捷萍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