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二季度经济料增7.4% 微刺激将加码

2014年07月14日 13:2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中考成绩单”将在本周三迎来放榜时刻。

  市场普遍认为,在政府“微刺激”政策持续加码的推动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将增长7.4%左右,全年经济预计呈现窄幅波动的走势。

  二季度经济

  料增长7.4%

  对于二季度GDP增幅,业内的预测比较一致,都认为同比增长7.4%左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二季度经济总体趋稳,第二产业在政策的刺激下较一季度略有改善,预计二季度GDP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在7.4%左右。

  “中国经济二季度缓中趋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受到房地产投资呈继续放缓态势、去年同期基数偏高等因素影响,第三、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略低于上半年,预计在7.2%~7.3%区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或将落入7.4%的位置,这样一来,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也将保持7.4%的水平,虽然比预期目标略低,但是相对来说其符合预期、比较理想以及保持了稳定的增速水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表示,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将为7.4%,环比增速较一季度小幅反弹,同比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下半场”下行压力大

  对于中国经济“下半场”,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政策托底下经济有好转迹象,但尚未看到内外需求趋势性回暖,目前国内外需求增长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在。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指出,我国第三季度的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一是房地产下行周期没有结束,销售和投资都未见底;二是第三季度基数比第二季度明显提高;三是带动第二季度企稳的外需在第三季度很难再有增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指出,政策虽能为经济增长托底,使其不至于滑出增长“下限”,但由于内外需求难以趋势性恢复,因此对于下半年经济反弹的高度也不能有过高期望。

  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4年中期)》也指出,房地产下行对经济的冲击已从多个方面显现出来。

  比如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是今年全社会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而且下滑态势还在扩大。

  此外,房地产业的低迷快速蔓延到了钢铁、水泥、玻璃等上游产业以及家电、家具和装潢等下游产业,相关产业表现出明显的同步下行态势。房价下行态势已经局部显现并不断蔓延,居民家庭尤其是持有投资性房产家庭的财富将随之缩水,其消费意愿也将被拉低。

  “微调”模式或将继续

  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以来,政府陆续出台至少17项微刺激、稳增长措施。分析人士指出,三季度这种“微调”模式料将继续。

  到目前为止,决策层并没有通过如全面降准、直接松绑房地产政策等传统工具来放松调控,而是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来进行“定向宽松”、“区间管理”。因此,政府在稳增长方面仍有充足的政策储备可供使用。

  对此,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宏观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将延续“微调”模式,预计未来几个月将会有更多的宽松政策出台,虽然这些措施仍将被冠以“微调”或“促进改革”、而非“强刺激”。

  汪涛预计可能出台的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大“定向宽松”范围,加快财政拨款,悄然放松表内贷款额度等;地方政府(特别是上半年经济增长落后地区)可能将在中央政府的压力下推出更多稳增长措施、并加快落实之前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有利于增长的改革,主要着眼于激发民间投资。

  但汪涛也强调,当前实体经济好转势头能否持续仍有较大悬念。预计房地产活动持续下行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在今年末至明年逐渐加剧。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报告也指出,除非经济增速进一步大幅度下滑并跌破7%的底线,目前央行不必全面降息或者是降存款准备金率。

  报告指出,地方政府也在陆续出台微刺激的配套方案。比如长沙已经正式向民间投资开放棚户区和社会事业等六大领域的86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1010亿元。

  报告建议,2014年的赤字率可以突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2.1%,但是不能超过2.5%。许岩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