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奶粉消费应季而变防腹泻等功能型奶粉畅销

2014年09月29日 09:3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图为超市的奶粉柜。资料图片

  进入秋季,气候变化,宝宝们的免疫力下降,他们的“口粮”也跟着换季,市场上低糖型、湿混工艺型奶粉受到了妈妈们的青睐,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成为销售先锋。

  低乳糖类配方奶粉

  销量涨两成

  “进入秋季,妈妈们选择奶粉时,会格外关注会不会引起腹泻,以及哪种奶粉更能调理宝宝的肠胃系统。因为这种季节的变化,低糖类的奶粉销量要比夏季高出两三成。”在精彩生活超市、大润发超市的奶粉柜,多家配方奶粉的销售人员感受到奶粉消费的这一变化。

  相关数据显示,宝宝易患的疾病中50%左右是腹泻,仅次于呼吸道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腹泻导致的身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或其他并发症就可能严重危及到宝宝的健康和生命。

  宝宝腹泻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所谓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人体造成的。如宝宝所用的奶瓶、餐具和食物被细菌、病毒污染,导致“病从口入”。

  另一方面,相对于成年人,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肠胃也比较敏感,突然变换饮食,如更换配方奶粉等,也有可能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引起非感染性的腹泻。

  “有的宝宝因为肠道缺乏乳糖酶,导致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也会引起腹泻。”儿科专家李医生指出,如果宝宝出现医学上的这种“乳糖不耐受”情况,家长应该“对症下药”,及时调整宝宝饮食,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粉。

  认准“QS”标志,为选择作出选择

  “三年前,我生第一个宝宝时,市面上的奶粉大多是惠氏、雅培、美赞臣等品牌的,前不久我为第二个宝宝选购奶粉时,突然发现许多以前没听说过的奶粉出现在柜台上,不少还号称是全进口奶粉。”品牌在增加,功能在增加,选择更为难,许多妈妈和王琳一样,在走进每一家大型商超或者母婴店时,会有选择综合征。那么,奶粉品牌如何选择,应考量哪些因素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技术执行标准上看,我国目前执行的是婴幼儿乳粉第四代标准,也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凡在国内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或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产品都要符合这个标准,其包装袋上都会有“QS”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就是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尽量选择这样的大品牌。”婴幼儿乳品研究专家说。以惠氏为例,该品牌以制药的理念来生产奶粉,全球采用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生产体系,并采用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湿混工艺进行生产。

  所谓湿混工艺,就是将原料全部混合溶解、均质后再重新喷成粉。这种工艺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能够消灭几乎所有微生物,二是能够使奶粉内营养元素充分均匀混合。此外,惠氏采用的高温杀菌机能够在保存99%以上营养成分的同时,做到瞬间高温灭菌,确保奶液中致病菌的存活率为0。奶粉在成品包装完成前,还会在罐中冲入氮气,以确保产品新鲜。所以,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定价、渠道来源不明或包装有破损的产品,消费者切勿购买。

  相关链接

  结块奶粉或致腹泻应停用

  记者 周辉霞

  消费者李女士在芙蓉区一母婴店里买了几罐品牌奶粉,孩子在吃的过程中,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一直让人揪心。正规渠道购买,又有质量检测报告的奶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厂家以及相关部门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是李女士的储存方法有问题,导致奶粉结块,抵抗力弱的孩子食用后,就出现了不适的情况。

  “从我们售后的一些情况来看,外界人为原因也是导致孩子食用奶粉后出现身体不适的原因之一。”一婴幼儿乳制品销售公司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外界人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奶粉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碰撞或挤压,一旦罐体受损,无异于将奶粉暴露在空气中,极有可能造成奶粉的污染。因此在购买奶粉时,应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挑选包装完好、没有凹瘪罐的产品,保留好购物小票。

  另一方面是开罐使用后,妈妈们没有即时将盖盖上,致使飞虫飞入,或者异物进入。在奶粉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奶粉的性状。而奶粉本身是一种富含高蛋白和高营养的食品,极易招虫或发生氧化变质。家长们每次冲奶粉时,应先将手洗净,并且完全擦干,不要把湿气带入奶粉中;奶粉取完后,要及时盖上盖子,把奶粉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奶粉开封后,应在一个月内喝完。

  如果发现奶粉有异样,比如有敲不散的硬块、出现异味或异物,说明奶粉已经受到污染,应立刻停止给宝宝使用。

  记者 周辉霞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