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利前三季利润总额41.48亿 全球化战略再迎丰收期

2014年10月27日 1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0月27日电 10月27日晚间,伊利股份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作为乳业板块的龙头股,其利润增长速度尤其令人惊喜。财务数据显示,1-9月,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20.70亿元;利润总额41.4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大幅增长91.27%,持续位列行业第一。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33%,尤其是单季利润几乎相当于蒙牛与光明上半年利润的总和。

  全球化红利加速释放

  伊利财报显示,明星产品业已成为支撑利润增长的绝对主力。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等四大产品线全面稳增,占比已超过40%的中高端产品地位尤其稳固。在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常温市场中,不仅金典有机奶、QQ星儿童成长奶、营养舒化奶等传统明星产品持续发力,年内刚刚上市的常温酸奶安慕希借助“中国好声音”的合作,销量也一路走高。

  自去年开始加速推进的全球化战略,为伊利带来了另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明星单品——“托菲尔”。这款依托荷兰研发中心,背倚欧盟技术标准的产品,一经上市就达成了近100%的环比增长。这不仅为伊利在强敌环伺的奶粉领域增加了一个新的利润支柱,也让其众多国产奶粉同行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事实上,全球化战略为伊利带来的红利远不止安慕希、托菲尔两款明星产品,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简单融合,产业链全程的融合似乎才是这家乳业龙头股真正的意图所在。今年下半年,一款名为“培兰”的产品悄然上市。这是伊利第一款原装液态奶,不仅在生产上采用了意大利的严格标准,上游原奶也直接采自国外。

  据接近伊利的人士透露,随着新西兰项目达产以及与意大利斯嘉达、美国DFA战略合作的深入,伊利将进一步加速“国外智慧”与“本土需求”的对接,也即备受业内推崇的“反式创新”模式。这一发端于GE、飞利浦等创新巨头,又被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重新诠释的创新战略,正史无前例的深刻影响着中国乳业的创新路径。而这种思路的改变对于本土消费者的意义更为直接:未来,人们将有机会从越来越多的伊利产品中体验欧美顶尖的产品科技和安全标准。从产品上来看,所谓“国产”和“进口”的藩篱将愈渐模糊。

  复合增长提升利润空间

  良好且持续的复合增长一方面意味着盈利能力的增强,而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费用使用效率的提升。多年前就开始的“双提”工作,让伊利在的成本控制能力颇为人称道。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伊利股份的费用率延续了以往的下降趋势。在持续进行奶源升级和产品创新投入的前提下,费用率的下降不仅意味着费用使用效率的提升,更意味着利润空间的释放。依托于潘刚等管理层高效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经营水平,2014年前9个月,伊利每一笔投入几乎都达成了最大化的预期效果。这一点,从伊利最近推出的进口“培兰”牛奶也能看出。仅在天猫商城上线后,短短4天时间内,即销售3.05万盒,迅速上升到进口牛奶的领先位置。

  业界专家陈渝提醒:与靠单纯增加更多营销投入等带来的业绩增长相比,伊利的这种复合型增长是内在的优势。一旦形成,会不断推动业绩向好,取得高质量的增长。而伊利正着力实施的全球化战略,在资源、研发等方面源源不断为增长提供动力。

  中国被誉为全球乳业的增长引擎。良好的增速预期及消费需求,为伊利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不断的整合,中国乳业正像国外成熟市场“一超多强”的格局迈进。已进入全球乳业10强,被各界寄予厚望的伊利,未来取得更大的增长基本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