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铁“走出去” 应形成“一个声音”

2015年01月05日 09:3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公布合并方案,合并采取南车吸收合并北车的方式进行,新公司拟更名为“中国中车”。对于在高铁技术上已具备相当竞争力的中国高铁而言,通过南车北车的合并,有望更好整合两家公司各具优势的销售能力、市场资源、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能力,进而全面提升竞争优势,推动包括我国高铁技术和产业更好“走出去”。

  近年来,包括高铁在内的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通过原始、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我国也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一方面,中国高铁已具备核心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中国北车“高铁之心”和“高铁之脑”这两大系统的完全自主创新,标志着中国高铁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也不再是中国高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制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目前我国在高铁核心技术领域,已在国内外提交专利申请超1000件,并通过专利许可、交叉许可等方式,打造了产品“走出去”的基础。

  但对于一国产业发展而言,拥有技术创新成果还是第一步。如何整合创新技术资源,实现全球市场上竞争优势最大化、利益最大化,是技术突破后随之而来的另一考验。

  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为例,两家公司于2000年由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主业都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这种改革的初衷,是形成按南北地域划分的业务竞争关系。但随着业务发展,这种区域划分已不存在。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特别是国际市场不断出现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不仅削弱了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声誉,还反过来影响到企业利润,不利于进一步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因此,因势利导,通过将两家公司合二为一,发挥原有两家企业的技术、市场、人才等协同效应,自然有利于中国高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好整合力量,发出一致声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全球高铁市场如今的竞争已较为充分。突出表现在,市场内的主要企业都是少数发达国家的世界级企业。比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等。南北车合并后的“中国中车”也将朝着这一方向迈进。需要提醒的是,“中国中车”在已有创新成果基础上,需要通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提高上,持续创新增强竞争优势;同时致力于降低国内轨交制造业内耗,推进动车组标准化进程以及核心技术推广,加速高铁出海步伐。

  进一步说,无论是中国高铁和装备制造业,或者是任何其他行业,都需要在坚持深入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理顺机制、实现制度安排与运营模式的创新,避免在“走出去”过程中的恶性无序竞争,发出共同声音。只有以更加科学和开放的姿态整合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和人才,做大做强企业,形成一种社会关心和期待的合力,才能助推中国高铁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