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包头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城区的文化旅游升级路

2015年01月07日 10:2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包头市石拐区是一个由煤而建、依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老工矿区。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地区经济日趋下滑,人口逐年减少,呈现出城乡居民收入低、弱势群体多、残疾人比例大、地质灾害严重等特点。资源枯竭型城区该如何走出困境?

  不能捧着金碗要饭吃

  2013年底,国务院首次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国务院还公布了67个自然资源趋于枯竭型城市和地区,其中就包括包头市的“石拐区”。由于多年的煤炭开采,石拐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包头地区13个重地质灾害点,石拐区就有9个。

  自然资源趋于枯竭,但是这里有不会枯竭的东西——石拐区所在的包头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质。比如坐落在包头市石拐区的五当召,内蒙古大学教授额尔敦白音介绍,在民间享有“东方小布达拉宫”的美称,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具有极高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石拐区乃至包头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依托。到目前为止,这一资源尚待发掘。

  石拐区又处于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部核心区域,域内除有当地知名的五当召宗教文化旅游区外,周边与莲花山、美岱召、九峰山等旅游资源品级较高区域之间均可以生态空间相连接。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郝志成说,五当召如同一座珍奇艺术博物馆,几百年的历史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那些民族文化的载体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挖掘。

  学者们说,不能抱着金碗要饭吃,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冲出重围。

  用好“文化旅游”资源

  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副主任葛焰燃认为,具有一定旅游资源基础的城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是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它有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附加值高等特点。不仅能有效保护环境、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文化学者指出,五当召文化的时代影响力和历史穿透力,能形成文化聚合力,进而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石拐区已经为实现经济转型,加快文化开发做了先期准备。中共石拐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海峰告诉记者,五当召是文化高地、但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传承环境正在受到日趋严重的影响。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五当召的完美的历史文化体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张海峰说,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深度实施,五当召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价值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包头市委、市政府已经把五当召列入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扶持园区,重新调整了五当召管理体制。近年来,石拐区依托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合作,实施了半干旱地区和资源枯竭地区生态环境植被恢复籽种筛选快繁研究项目,正在建设绿化示范基地。五当召景区种植了油松、侧柏、暴马丁香等树木3200多亩29万株,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品牌植树活动。通过种种探索与创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他们正在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准备。(本报记者 梁捷)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