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PI同比增速62个月来首次低于1%

2015年02月11日 07: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较去年12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2009年12月以来62个月新低,并且也是62个月来首次跌破1%。机构分析认为,尽管存在春节因素干扰,但是1月CPI同比涨幅大幅放缓仍然说明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通货紧缩压力,应予以关注及防范。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1月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气候因素致使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9℃,受此影响鲜菜价格同比由涨转降,此外,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也出现回落。二是春节错月因素。去年春节在1月,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1月的对比基数,致使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三是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7.1和7.3个百分点,导致CPI涨幅回落。

  但是,考虑到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降幅均再度扩大,多方认为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仍在持续增大,应防范通缩带来的经济风险。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1月PPI同比与环比跌幅继续加深无疑加大了通缩的压力。从国际因素看,大宗产品的低价位也在加大输入性通缩的因素。由于PPI长时期徘徊在负数水平,通缩的某些迹象已有显现。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认为,1月的通胀走势意味着通缩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真正风险。

  谈到货币政策,机构的主流观点是:会加大宽松力度,但是现在谈再次降息为时尚早。“面临如此之低的通胀数据,市场有呼吁央行再度降息的声音。但我们还应静候开年数据。”华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牛播坤认为,央行刚刚“超预期”地降准,不会再“超预期”地降息。而且CPI数据一出,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即有所下行,这可以视为央行对短期数据的即时反应。此外,央行已经加大力度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也已试点。这些工具都旨在通过廉价流动性的注入,来谋求定向降低相关贷款利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降息的替代,从而也会延后再度降息的时点。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