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去年官方统计中国票房收入296.39亿 业内:至少330亿

2015年02月13日 10:4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保守估计,计算机售票系统统计的全国电影票房比市场真实数据“缩水”10%左右

  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距离300亿只有一步之遥。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考虑到院线中的“缩水”票房,实际上中国去年的票房至少在330亿元左右。保守估计,计算机售票系统统计的全国电影票房比市场真实数据“缩水”达10%左右。

  电影盗版的中国式“升级”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目前的电影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盗版问题”。比起光碟沿街叫卖、视频网上流传这类“传统”的电影盗版,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给电影制片和发行方带来的损失,更加难以估量。10%只是业界的保守估计,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就曾直言,2013年中国电影至少有50多亿票房被“偷”。

  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较之传统盗版的“明火执仗”,票房“盗版”的操作手段更为多样和隐蔽。除了票根与播放影片不符,观众买甲片的票实际上看乙片,还有影院使用手写票、油印票、文艺演出票等非售票系统出票。这些票房都不会计入到计算机售票系统中。

  此外,还有一些更为隐蔽的“盗版”手段,例如“团体包场”不出票,“包场”收入不计入票房,而是落入影院的腰包;或者出票后在售票系统内手动“退票”,观众明明就坐在影厅里观影,票房统计中却是“退票”;或者在“套餐”中做文章,把本应计入票房收入的款项挪作“套餐”中搭配的饮料、小吃、赠品的收入,影院中饱私囊;此外还有赠票、团购票、VIP票、会员票等等;还有一些影院甚至安装了多套计算机售票系统,将偷漏瞒报行为从“手动操作”升级到“系统操作”。

  片方雇人监察院线

  尽管2005年原广电总局就出台了《电影院计算机票务管理系统软件技术规范》,2013年又发布了《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随后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但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现象一直也没有解决。

  “直接受害方”——片方和发行方,只能用“纠察队”的“土办法”来应对“升级版”盗版。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有一定实力的片方和发行方会安排专人进行市场监察,用“蹲点”和“抽查”的方式对影院售票进行监督。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仅中影集团的监票人员就多达1000人左右,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也有超过800人的“监票”队伍。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监票人员的费用大约是每人每天80至100元,对于片方和发行方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额外费用”,中小成本影片根本无法承受;而对监票人员来说,这样的收入又相对“微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影院“收买”,监票效果并不理想。

  除了偷走票房还偷走大数据

  尽管数额惊人,但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仅仅是一年10%或是50亿的经济损失,从更长远来看,这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随着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电影产业也越来越重视数据统计,尤其是2013年以来,,一系列国产类型化影片的成功,使得研究观众和市场需求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而要了解和研究观众和市场需求,票房数据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它不仅是对影片收入的统计,更能够直观地分析观影人群的构成、分布、倾向性和地域特征。

  中国电影只有真正进入“数据分析”时代,才能摆脱“作坊生产”、“靠天吃饭”的初级阶段,真正实现有据可查、有的放矢、有规律可循的有序生产,真正实现类型化和市场细分。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形成能够与好莱坞相抗衡的真正的“电影产业”,而不是像如今仅仅依靠“人口优势”带来的初级市场优势。文/本报记者 范辉

  财经观察

  “灰色空间”催生“灰色繁荣”

  中国电影实现“胶转数”,引发了影院和银幕数井喷式增长,2014年,中国银幕数突破2万块,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是日本和韩国总量的4倍。正是银幕数的激增,使得票房过亿对中国电影来说越来越成为家常便饭,也带来了中国电影票房举世瞩目的增长和规模。

  然而一切“井喷”式的发展背后,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盲目扩张、无序发展甚至重复建设,影院的发展也是如此。目前绝大多数院线,都是排名靠前的10%的影院,带来了超过80%的收入,而排名靠后的一半的影院,都是惨淡经营甚至负债累累。

  影院和院线“虚假繁荣”的后果,在2014年初现端倪,一些大的院线已经开始对旗下影院进行优化整顿,而一些大型民营电影产业集团在影院发展上的“审慎”甚至是“收缩”,更是有目共睹。

  但是,由于有偷漏瞒报票房带来的灰色利润空间,在2014年,影院发展仍然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灰色繁荣”,仍有大量资本进入影院和院线,由此形成影院的“发展怪圈”。长期来看,票房数据的不准确、不健康很可能影响整个电影的生态圈。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