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逢节必涨”可以有 程序标准要设定

2015年02月25日 09:2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

  春节临近,物价开始浮动。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厦门洗车、理发、宠物美容等服务行业都在酝酿涨价。2月9日,厦门市发改委物价监管部门召集商家召开价格政策提醒会,强调明码标价相关政策。对于违反价格法的行为将最高处以5000元罚款。

  (据《厦门日报》)

  对于价格违法行为最高处以5000元罚款是严厉的。问题是,监管部门罚了款,消费者利益得到维护了吗?很显然,只是监管部门的小金库里多了收入,而消费者的利益却已经被侵害了,能够退回钱款的毕竟是少数,而且有多少消费者会因为多花了几个钱去较真?大多都会选择默默承受。

  “逢节必涨”已经成了一种现象。为了制止这种现象,有关部门可谓是绞尽了脑汁,费劲了心机。节前约谈,商家承诺,执法检查,接受举报。结果怎样?“逢节必涨”只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却着实走在了“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冷静地看待一个问题:“逢节必涨”有没有合理因素?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高度来说,“逢节必涨”是不应该允许的。但是,也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节日工人工资要上涨,节日运输费用要上涨,节日期间管理成本要增加。

  我们放假了,别人还坚持在街头给我们洗车;我们团聚了,别人还要给我们端盘子上菜。商家放弃的是团圆的机会,是看电视的机会,是休闲娱乐的机会。人家的成本本来就增加了,人家还在为我们服务着。从情理上来说,在特殊的时期,让人们的劳动获得与平时不同的报酬是应该的。比如说饭店,咱们享受团圆和美味的时候,他们恰恰放弃的是团圆和美味。比如街头的水果摊,我们在品尝果香的时候,他们在寒风中挨冻。又何况,“逢节必涨”是治理了也没有效果的事情。如其治理倒不如规范。“逢节必涨”也应该修成“价格正果”。

  笔者以为,节日涨价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只不过如何涨,涨多少,什么时候涨,不能让商家自己说了算,而是监管部门给他们戴上紧箍咒,设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不让商家吃亏,也别让消费者吃亏。这需要做好3个方面的事情。

  如何涨,要有标准。不能什么都能涨钱,涨钱要涨在明面上,比如说就餐,可以涨的是菜品的价格,而不是开瓶费、服务费、包间费等等。也不是所有行业都能涨价,比如电信、供电、自来水就不能涨,没有涨钱的理由。而洗车、理发等等就能涨。

  何时涨,要有标准。一到节日,早早就涨价了,春节过后都到了十五了,价格还没有下来。这就是不合适的了。涨价的时间要确定,比如年三十、年初一,直到上班后的第一天都可以,却不能把涨价的尾巴拖得很长。

  涨多少,要有标准。价格涨多少是合理的?这需要物价部门搞好价格核算。节日期间的商品和服务比平时增加了多少成本,核定多少价格合适,这都要有科学的依据。不能是节前100元的商品到了过节的时候就是200元了。

  当“逢节必涨”治不住的时候,我们何不让其也修成正果?把节日涨价纳入价格构成机制?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