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客观全面看待新常态下的机遇与风险

2015年03月03日 09:0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

  记者牛娟娟如何看待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网金融?降准、降息频出招,是否意味货币政策走向宽松?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需要关注哪些风险点?今年两会召开在即,就上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接受了媒体的集体采访。

  以风险自担的责任心去拥抱互联网

  采访中,吴晓灵就市场关注度极高的互联网金融问题回应了记者的提问。吴晓灵表示,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一词,这是对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肯定。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一年中取得很大发展,对金融改革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但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上的应用,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

  吴晓灵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对于做信息中介的互联网企业可不发监管牌照,只颁发普通的企业牌照即可。如果涉及金融业务的,本质是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有信用中介功能的,则必须获得国家许可,应按照金融业的规范加以运作。

  她还指出,未来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应该坚守4个基本原则,即客户身份真实性、信用信息充分获取、适当性原则和遵守底线发展原则。她同时呼吁,公众应以风险自担的责任心去拥抱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理性区分“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理性参与互联网金融。

  综合经营业态需要创新监管理念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么,目前金融业分业监管方式是否要与时俱进?就这一问题,吴晓灵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业态已经很明确,这也是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吴晓灵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提示了三条重要教训和经验:首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方式,信息的完整与透明都十分重要;其次,强化行为监管,保护投资人、坚持投资者适当性的原则也很关键;再次,应让最后贷款人获得最全面的信息,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因而目前各国的审慎监管权都向中央银行集中了。

  对于我国而言,吴晓灵认为,面对综合经营的金融业态,需要着重关注分业监管可能蕴含的两大风险点:一是由于法律责任不清而带来的风险分担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二是要警惕“积小症成大症”的现象,避免对局部暴露的风险问题不敢处置,因为这样既提高不了公众的风险意识,长期也容易积累风险。

  吴晓灵建议,未来金融监管应在目前以机构监管为主的监管思路上,加强对功能监管的重视,使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理念得以结合。通过机构监管,管好对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同时,通过加强功能监管,规范市场金融行为,对同一种业务执行同一标准。

  客观看待新常态下机遇与风险“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要客观理解、看待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和风险问题。”吴晓灵表示,首先,我们已很难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进入增效提质的新阶段,要积极转变经济方式,不断寻求增长动力。

  吴晓灵建议,要进一步放松市场,释放经济发展的潜能;进一步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以扶持企业发展;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同时,要积极关注、化解风险点:一是要注意金融风险的累积;二是要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的力度,减少不良资产积累,释放有效信贷,分类运用破产、重组、展期、减息、停息、免息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资金配置;三要合理化解财政债务的存量,通过重组和置换等不同方法科学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存量,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而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吴晓灵认为,这主要是资金的运用效率和方式存在问题,要改变投资渠道不畅以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状况。她还指出,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一个原因是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金融市场分割导致融资链拉长也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原因。

  中性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在谈到备受关注的货币政策取向问题时,吴晓灵表示,虽然央行不久前采取了降准、降息的操作,但货币政策并没有向宽松的方向发展。吴晓灵解释说,央行一直强调执行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供应量保持在GDP增长量加上预计通货膨胀率,再加上2%~3%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平上下。只要货币供应量控制在这个范围,货币政策就是中性的。

  吴晓灵认为,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评判存在误区,这种误区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的变化,当成了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

  吴晓灵指出,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取向与联邦基金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为目标,目标利率水平不变,就说明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松紧程度不变。中介目标的确定表明了货币政策的取向,为了实现这个中介目标,央行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对于我国而言,比如当外汇大量进入中国时,央行会通过提供存款准备金利率来做对冲;现在外汇占款减少,央行就需要释放一定基础货币,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这些操作都是央行为了满足银行间市场适当合理的流动性的需要。

  吴晓灵还指出,央行目前采取的结构性政策,主要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补充政策。总体看,货币政策仍是一个总量政策,结构性政策只是阶段性的、辅助性的手段。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