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战略新兴板设计框架首公布 制度安排区别于主板

2015年05月21日 08:41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上海证券交易所昨天首次对外公布了战略新兴板的设计框架,该板市场将采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制度安排也将区别于主板。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称,战略新兴板的设立,目标之一是承接海外中国概念股回归A股。

  刘世安从三个层面解读了战略新兴板的设计框架。从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来看,战略新兴板聚焦新兴企业的培育。刘世安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现有的市场体系和发行制度,更多考虑传统企业的特点,缺少专门针对新兴企业的制度安排,导致这些企业较难进入资本市场。现有的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在企业类型方面基本相同,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市场板块之间的差异。少数已上市的新兴企业聚集效应不明显,融资能力受限制。单独设立战略新兴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和市场聚焦。

  从股权投资角度来看,战略新兴板可拓宽私募和风投(PE/VC)的退出渠道。刘世安表示,企业从创立到成熟,在不同阶段需要风险偏好不同的资金来支持其发展,PE/VC是新兴企业在发展初期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二级市场作为PE/VC退出的重要渠道,其完善程度与退出效率,是直接影响风投资本投资新兴产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二级市场的建设尚不能很好满足风投资本退出需求。据统计,2006年至2014年各类PE/VC累计投资了19162个项目,成功退出的仅3624个,IPO上市退出比例年均不足7%。刘世安强调,推出战略新兴板,正是为投资于新兴企业的PE/VC提供有效退出渠道。

  从承接中概股回归来看,战略新兴板的建设十分紧迫。以暴风科技为例,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使得中概股回归成为热门话题。当前已有超过1200家中国企业通过红筹模式在境外上市,总市值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新兴企业的市值超过1.3万亿美元,互联网企业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在刘世安看来,境内资本市场还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体制度安排,在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上交所希望通过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以及创新制度安排,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便利。(记者 陆绮雯)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