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肉菜流通追溯缘何贵阳遇冷 市民商户都不感冒

2015年05月22日 10:29 来源:贵阳日报  参与互动()

  俗话说,好事多磨。对于老百姓来说,商务部试点推行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本是件惠民好事,市民可在电脑或其他终端设备上查询到肉类或蔬菜此前流通中的所有信息,确保食品安全。但是,试点启动以来,在国内很多城市推广得都不顺畅,贵阳也不例外。

  其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在整个追溯链条中,只有市民购买猪肉和蔬菜时拿到包含肉菜流通信息的小票,才能有效追溯。这意味着,不使用电子秤,不索取小票,追溯就不能起作用。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在贵阳,肉菜追溯电子秤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试点推行几个月来,很多农贸市场真正使用追溯电子秤的肉菜经营户并不多见,主动索要小票的市民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追溯体系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A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经营户和市民不感冒

  “这个秤还是比较好用的。”飞机坝农贸市场内正在使用追溯电子秤的猪肉经营户李大姐说。但她也承认,要不是她原来的电子秤坏了,她可能也不会用这个秤。而且使用几个月来,几乎没有人跟她要过小票。

  去年底,飞机坝农贸市场作为全市50个试点农贸市场之一,每一家蔬菜和猪肉经营户都从市商务局免费领到了可以打出小票,进而能实现肉菜追溯的电子秤。电子秤的生产厂家也到农贸市场对经营户进行了培训。但截至今年4月份,整个农贸市场内使用该秤的只有三家猪肉经营户和一家菌类经营户,剩下的经营户中有几家把电子秤放在摊位上方的金属架子上,连包装纸箱都没有拆封。

  飞机坝农贸市场并不是贵阳市肉菜流通追溯电子秤“遇冷”的孤例。记者在发放了63台电子秤的白云区中坝农贸市场看到,该市场内使用电子秤的不足10家经营户;在新路口农贸市场,市场负责人陈兴隆告诉记者,该市场发了118台秤,但目前只有两三家经营户在使用。

  具体负责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的市商务局市场运行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据他了解,全市追溯电子秤的使用情况都不容乐观。

  B

  “底气不足”加之利益纠葛是遇冷的主要原因

  肉菜流通追溯试点缘何在贵阳遇冷?对此,市商务局分析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追溯体系建设一直处于试点阶段,国务院没有出台相关的强制性法规,因而推行起来“底气不足”。

  在红边门农贸市场,一位姓曹的管理人员说,该市场去年领到电子秤之后,至今都没有发放给经营户。他估计,公司的现实考虑是,每天进场的肉类蔬菜都要在市场的电脑上完成产地、屠宰信息等的录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我们市场一共就两个管理员,要收300多个摊位的水电费、摊位费,还要维持秩序,根本忙不过来。”

  还有一个摆在农贸市场面前的难题是,追溯电子秤招标价为1800—1900元,而普通的电子秤仅需200余元,但目前在如何保管维护电子秤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飞机坝农贸市场市场部主任韦国成说,为了避免出现经营户恶意损坏电子秤,或者把电子秤拿去卖这种情况,市场曾尝试要求每家经营户交纳200-300元的保证金,但这引发了经营户的集体反对。虽然最后此事被迫取消,但谁为电子秤担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此外,经营户也罗列出很多不使用的理由——追溯电子秤操作复杂、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秤计量有限、质量存在问题等。不过,这些在市商务局看来都可以解决,不能成其为不使用追溯电子秤的理由。“最关键的还是有些经营户有私利,没有诚信经营。”该负责人表示。

  C

  贵阳拟出台多项针对性措施推进试点

  今年1月,商务部第十六督查组赴贵阳督查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汇报会上,督查组组长于晓指出,在全国范围的试点中,追溯设备使用率不高、市民索票不积极是普遍性问题,不过只有继续推广,多加尝试,才能积累更好的经验,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今年3月底,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强化我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系统运行管理的通知》,从建立运行机构、加强部门合作、加大经营户培训力度、提升消费者索票意识、加强终端追溯设备管理、落实运行经费六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

  在加强部门合作上,今年,市质监局将在全市65个农贸市场开展电子计价秤、度盘秤等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和设立公平秤工作。经过前期沟通,试点追溯体系建设的农贸市场已全部纳入其中。

  在落实运行经费上,贵阳市正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拟仿效杭州,定期在索取小票的市民中抽奖,希望用这种方式鼓励市民提高索票意识,倒逼经营户使用追溯电子秤。同时,市商务局也在考虑对农贸市场电子秤使用情况按年度考核,对优秀的进行奖励,弥补其在追溯体系推行中的成本等。

  “事实上,政府、企业、市民只是分工不同,但对食品安全都有共同的责任,关键是结合实际,把体制机制、利益关系理顺了。”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姜晓琨)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