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养老运营遭多重压力 “互联网+”居家养老破题痼疾

2015年05月30日 13: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5月30日电(见习记者 倪晨琪)“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了》让多少年轻人与父母眼眶湿润。

  今年4月,温州某医院内《49岁女儿坐在病床边,对护士说:我把妈妈闷死了》的新闻,触动万千读者。

  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人出门打工奔事业的心越来越迫切,养老也越来越成为家庭与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破题”农村养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养老服务的“浙江模式”,而实践中,亦存在不少问题。

  养老“浙江模式” 机构运营遇压力

  浙江安吉县报福村,年近90的蔡友祥老人,没有子嗣,因为一个人长住山上的土屋,落下脚病,挪步都困难。  2007年,该村老人协会组建老年互助队伍,由年纪较轻的老人义务帮扶年纪大的老人,鼓励健康、相对低龄的老年人帮扶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形成“银龄互助”。该活动让许久未展笑脸的蔡友祥感到开心。

  像蔡友祥老人一样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如今普遍存在,“未富先老”正考验着中国,浙江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从2006年底到2014年底的8年间,浙江老年人口净增270.7万人,预计到2020年,全省户籍老年人口将达118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4%。

  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将养老服务推向社会发展的重要端口。

  今年浙江“两会”上,《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以高票通过,这是全国第一个由人代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国内首部由人代会通过的社会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实践中,浙江积极“破题”农村养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形成了养老服务的“浙江模式”。

  而通过调研发现,养老机构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近几年也遭遇运营压力。

  由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浙江省统计局社会科技处组织并完成的对省基层机构养老和入住老人情况专题调研资料显示:资金普遍紧张,收支难以平衡;招工难,队伍建设难度大;解决用地指标难度较大;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床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等原因导致养老机构特别是民营机构运营发展困难。“医养结合”之路更是任重而道远。

  记者走访也发现,在杭州市区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也不高。在杭州某家新开的养老院入住率不到50%;较为成熟的医院,入住率虽高,但多为生病急需护理的老人,院里老人多生病卧床,医院性质更浓厚。

  拱墅区某敬老院的相关负责人周晓倩和记者说到,敬老院是民办非企业性质,4年多来不存在盈利一说,平常入住率70%也算高,房间及设备的空置以及人工成本都很高,有时候也要向上级申请补助。

  “同时,敬老院只有一定的小护理,没有‘医养结合’,老人们身体不好,生病送医院还是一个问题,这也是现在敬老院的不足,但如果要做好,又没资金。”周晓倩说到。

  传统观念主导 居家养老受偏爱

  “今年78岁,但还是感觉自己有千百个理想,千百个梦,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所以还没想过养老。如果养老也不会选择养老院吧,那里缺乏一种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浙江大学退休教师余教授向记者坦言。

  在余老看来,自己作为一个老年人,深刻感受到浙江省及杭州市等各级政府近几年对养老的重视程度,但是养老产业还不够成熟。

  “包括我自己,周边很多老年朋友都接受不了养老院这种形式,一个是传统观念问题,儿孙会觉得这么做是他们不孝,更重要的是在养老院,老年人自身没有幸福感,有等死的感觉。”余老说到。

  和余老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湖州凤凰街道的邹大爷,邹大爷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湖州某乡村,现在年纪大了,女儿把自己接到城里一个是方便照顾,另一个是社区的居家养老让女儿放心。

  社区居家养老,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老人及年轻人认可,浙江省也正在全力推进。

  早在2013年,浙江省就提出,到2015年97%老人将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尚清在今年公开表示,2015年,浙江计划新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00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8万张,建设护理型床位1.5万张,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三分之二的农村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记者走访相关社区居家养老点发现,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是安排工作人员为该社区的老年人煮饭、洗衣、组织聊天及相关聚会活动。

  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相江社区580爱心车队的一名司机无条件送刘阿姨患心脏肿瘤的老伴就医的情形总让人刘阿姨感念。

  “相江社区交通不够便利,老人们出行麻烦。去年5、6月份,社区招募了一批爱心司机,组建了580爱心车队。车队现在有17名车主,来自各行各业。车队就是应对突发老年人的突发问题,服务老年人。”相江社区居委会的副主任傅伟军说到。

  除却爱心车队,相江社区的“零距离”银龄服务工作站还推出了爱心理发,为70岁以上老人送蛋糕等服务。

  “互联网+”破题痼疾

  虽然居家养老受到各方偏爱,浙江各级政府也大力推行。但在长期从事浙江老年工作及报道的陈浩(化名)看来,结合现在的社会发展,将互联网和居家养老结合或许是破题机构养老运营困难、社区居家养老无医疗等问题的个出路。

  在陈浩看来,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医疗体制,让家庭医生这个概念目前普遍缺失。“但互联网技术大发展,智慧医疗进入家庭或许能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便利。”

  陈浩介绍,目前已经有一些互联网公司研发和运用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设备,老年人有任何需求,触发设备,设备传感至中心服务器。公司与社区、街道联合,在社区建立服务站,就可以很快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跌倒、生病等意外。

  据记者了解,目前养老产业已经成为众多商家眼中的“香饽饽”。包括万科、绿城等地产所开发的养老地产之外,养老公寓也在城市周边兴起。

  但根据陈浩的调研,一些养老公寓的入住率普遍不高,一个是因为老年人远离子女;二是因为养老服务配套跟不上需求,特别是护理人员的专业需求。

  “‘互联网+’的思维很重要,市场化操作下,企业和社区的联动中,如何有效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不闲置不浪费,政府也需要适当管理,进行辅助。”陈浩说到。

  在业内人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看来,十年以后中国最大产业将是大健康产业。“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三亿人的养老就会成为巨大的产业。但目前这个大健康的产业分类领域刚刚起步,稍显规模的产业也是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

  “但其实分散也带来了机会,无论是医院还是医药,在医疗领域通过互联网整合这个产业,以产品和品牌去创造价值,跟客户连接。通过连锁区域化、社区化的互联网连接解决方案,来解决线下线上互动的问题。”胡季强说到。

  78岁的余老告诉记者,他的微信朋友圈有1300多好友。“互联网是个好东西,若简单、便捷形式的互联网智能设备、设施如果可供老年人使用,给老年人带来福利,也是给老年人一种时代的存在感。”余老说到。(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