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观察: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更趋理性

2015年08月12日 12: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 石岩)“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这是中新社记者日前在传统外贸大省广东的调研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作为近年来中国经济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企业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引发了世界瞩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但相较于此前的一拥而上,中企海外投资已呈现出更加理性的态势。

  “我们肯定会‘走出去’,但会相对审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彭忠泉说。

  金发的审慎源自于他们对自己公司的客观认知,该公司研发的高性能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从汽车、电子电器、工业设备等领域。尽管有很多境外客户,但由于其客户的产品很多都是在中国国内生产组装,大规模国际化对金发并不适用。

  “但我们也正在考虑在美国等地建生产基地。”彭忠泉说,“这样更靠近市场,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提供可能。”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金发意识到,自己与国企乃至于央企相比,有着众多的短板,其中,人才的匮缺是最重要的一块。在海外设立的基地,便被寄予了为公司招贤纳才的厚望。

  而之于国企,昔日由于“不差钱儿”而一窝蜂“出海”的热情也逐渐回归理性。

  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明韶告诉中新社记者,作为国企,该企业近年来更重视与民企的相互配合。“常常是一处(海外)市场,民企‘冲在第一线’,我们会随之跟进。”白明韶说,“他们有更多的灵活性,而我们的优势在于信用的良好和管理的规范性。”

  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今年5月份,广新集团与民企青山集团在印尼合作开发了年产量60万吨镍铁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良好。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而很多教训其实就是花钱买来的。”白明韶坦言。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公司目前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避免出现重大战略失误”。

  同样从挫折中“买来”教训的还有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国内首批“走出去”企业代表,1999年TCL便通过收购越南彩电生产企业进入越南市场。其后,TCL在国际化道路上一路跌打滚爬,截至2014年,其海外销售收入已占集团总体销售收入的近一半。

  “我们的收获是先输后赢。”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如是总结。他称,该企业未来国际化战略会重点加强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开放,同时致力于建立“产品+服务”的新商业模式,以更好拓展国际市场。

  面对未来的发展,TCL集团助理总裁梁启春表示,鉴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所衍生的种种风险,建议中国金融机构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相应服务,帮助后者规避和化解风险。

  类似诉求已得到中国高层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在去年12月底发布的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将加大对迈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的融资支持,而人民币的全球化,无疑也将有利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扩大。

  在此形势下,各职能部门及各级政府对“走出去”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以广东省为例,该省商务厅一位负责人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广东省正通过境外合作园区等模式,将整个产业体系整体打包“走出去”,促进粤企的国际化进程。(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