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三招升级懒政“紧箍咒” 官员不作为要“挪位子”

2015年09月25日 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周锐)在7个省份59名官员被问责后,200多名官员近期也将因为不作为被问责处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通过“督查上下联动”、“闲置资源回收”、“调整庸碌干部”这“三招”来提升懒政“紧箍咒”的力度。

  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对今年国务院督查中发现的不作为行为核查问责情况的汇报。

  对于查出的问题,李克强在会议上强调必须问责到人,打到痛处,“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

  从听取来自第三方的政策效果评估,到日趋常态化的督查问责,近段时间以来,“狠抓政策落实”一直是国务院一项重要工作。

  官方之所以将“庸政懒政”视为过街老鼠,是因为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持续显现的情况下,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一些地方官员的不作为已经成为拖累“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告诉中新社记者,从年初来的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没有市场预想那么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官员“保证不出事”心态下的庸政懒政。高层已意识到政策传导的问题,所以专门对官员的作为提出要求。

  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有钱不花”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懒政和宏观经济不景气的首要根源。报告认为,相比于支出主要用于财政供养人员收入的西方财政,中国财政被称为“发展财政”,要更多地建设项目,从而带来更快的发展和更多的财政收入。

  该报告注意到,自本届政府执政以来,国务院至少有10次会议涉及到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但是目前来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滞留现象。

  据测算,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存量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李克强此前也多次强调要唤醒沉睡的资金,“一些地方钱拨下去了,再迟迟不开工”,就要把拨款收回来“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

  截至8月底,国务院已分别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资金109亿元和2966亿元,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李克强表示,收回的资金要调向主动作为的地方,投向发展和民生急需的重点领域。年底前,对各地尚未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按面积收回或扣减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除了回收闲置的资金和土地,不作为官员的“乌纱帽”也将成为被“回收”的对象。李克强在会议上要求把“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与“督查结果”衔接。他强调,“这个‘能下’,不是指贪污犯罪,说白了就是不作为、不会作为的,就不要占这个位子,耽误党和国家的事业。要让会作为的上来。”

  在通过围绕着资金、土地甚至乌纱帽的调整计划震慑庸政懒政的同时,李克强亦强化了发现问题的机制。在该次常务会上,他提出了督查上下联动的要求。

  李克强表示,“要研究制定一个督查办法,做到层层督查,还要有对督查的督查。国务院已经做了示范,下面也要动。”李克强说,“首先鼓励自查,如果自查解决不了,就要去督查,直接处分,或者挪个位子,让能干的去干。”

  李克强强调,对“不作为”决不能手软,伸出的拳头不能打在棉花上,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政策措施作为“军令状”和铁的纪律,主动破解改革和发展难题,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