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走访深圳唐山 感受中国制造业升级“阵痛”

2015年10月21日 07: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日媒称,该报记者近日走访深圳和唐山两大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经济一线,感受阵痛中的中国。

  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20日报道,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低于7%,这是6年半以来第一次。以人民币贬值为契机、引发全球股市下跌的“中国冲击”发生两个月后,记者前往世界所关注的中国经济一线实地进行采访。被誉为“世界工厂”、充当经济主角的制造业城市,出现种种问题。

  深圳:人工费用升高直接冲击经营

  “8月、9月的工资我都还没拿到”。“公司倒闭了,可能还在清算当中吧”。位于制造类企业集中的工业城市之一、广东省深圳市的大型零部件生产商福昌电子技术公司,12日大门紧闭,6名年轻男子在门前围成一圈,站着聊天。他们表情严肃,在谈论着没有领到的工资。

  这家公司一直向大量采购塑料元件的通信设备公司等供货,但4天前突然宣布破产。

  报道称,由于人工费用高涨,加上竞争激烈,生产塑料产品的利润很小。最近智能手机壳从塑料换成金属,这一流行趋势也使得该类公司业绩受创。

  据有关人员说,“今年以来,市内的工厂纷纷倒闭”。

  报道称,在中国,务工人员开始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在放慢。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人工费用等成本增加,这使各地企业疲于应付。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新兴产业,最近一年也频频发生零部件制造厂破产的情况。

  在东莞市,日资线圈生产厂上野(总部位于山形县鹤冈市)也有5名员工在国庆节前辞职。负责中国业务的金庆河抱怨道,“难道只有涨工资一个办法吗?”平均每名务工者的人工费用上涨到10年前的大约10倍,该公司承受不住,而在去年前往泰国开设了工厂。在工业区的中心地带,也悄然出现了生产基地迁移到东南亚的产业空心化现象。

  15日开幕的中国最大贸易展销会广交会上,展销LED设备的“通普科技”出口负责人贺先生自信地说,“中国经济现在处在制造业升级的暂时性‘阵痛’当中”。

  唐山:因产业换代,钢铁之城闲散

  报道称,高达30米左右的炼钢厂高炉,现在已经锈迹斑斑。因为已经停产一年半,也看不到排烟。

  从北京市中心地带驱车3小时,就可到达中国大型的钢铁生产集散地、河北省唐山市。记者来到了位于这里的唐山建源钢铁厂。

  每当有风刮过,剥落的镀锌板就发出声响,地上也长满很高的杂草。这家工厂从1992年开工生产,到停业时约有1000名工人。

  只有6个人留下来看护工厂,其中名叫李鹏的人介绍说,“过去厂子很有生气,工人都三班倒,24小时工作”。他很担心地说,45岁以上的同事找不到新的工作单位,自己也有病,恐怕会失业了。

  员工宿舍的大马路边,原来开着餐饮店、小卖铺、网吧等大约10家店,现在只剩下一家小饭店。店主王纪成说,“小店利润只有过去的三成,如果不迁到住家比较多的地方,恐怕就开不下去了”。

  报道称,据说在当地,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从事钢铁相关行业的工作。在一家有8000名工人的钢铁厂工作的王凤满说,他们厂的产量和员工的月收入都只相当于鼎盛时期的一半。“其他的钢厂也恐怕会倒闭。政府说要向旅游业转型,不知道能不能顺利进行。”

  钢铁行业是政府要“淘汰”的代表性行业,需求在减少,生产设备却过剩。从整个行业看,相对于需求的过剩产能将近有4亿吨。这是超过日本钢铁年产量3倍的数字。

  报道称,由于大量使用煤炭造成严重大气污染,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达不到要求的钢铁厂将被迫停产。而在此情况下,很多地区找不到新兴产业支柱。从不断走弱的经济统计数据,也能明显感受到这种情况。

  “新常态”带来的阵痛

  报道称,经济增长率降至7%以下,再次给人留下中国国内投资和生产低迷的印象。能否达到政府提出的“7.0%左右”的年度目标,情况有些微妙。

  报道称,“新常态”是去年春天以后开始使用的概念,意思是接受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现实,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由市场对产业进行淘汰。同时,要让开始增长的消费和服务业拉动经济。另外,要对以往一直依赖大量生产廉价物品的制造业进行升级,向新干线车辆、核反应堆等技术含量高、利润产出多的领域转变。

  雷曼危机后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带来了过剩产能和借贷问题,中国政府也将加以解决。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依赖传统产业的人们和地区会有“阵痛”。

  报道称,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还会坚持“新常态”相关改革吗?日本等国际社会对此很关注。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出口对象。中国经济减速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冲击”不会小。市场对于中国自己视为“禁招”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也抱有期待。(编译/刘洁秋)

资料图片:首钢京唐钢铁厂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