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牵线德韩两国 “中国制造”开放“接口”

2015年11月05日 17: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当地时间11月2日,正在韩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中心。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 庞无忌)在各国秣马厉兵争相掀起一轮“新工业革命”之时,中国正在放宽视野,将“中国制造2025”打造成为一个开放体系,并开始与德国、韩国等制造业强国形成战略对接。

  2015年秋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相继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韩国总统朴槿惠会面,并先后与两国达成共识,携手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以及韩国“制造业创新3.0”战略的对接。

  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制造2025”与德、韩两国的对接意味着这一战略越来越成为一个开放体系,而且只有在开放层面上才能真正实现。

  事实上,在理念层面,中、德、韩三国都将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作为核心,这意味着三国都将工业转型升级作为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的重点。理念趋同的背后是三国发展阶段上的较大差异。例如,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在汽车、机械、医药化工等多方面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韩国则在造船、信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中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任务繁重。不过,正是由于三国发展阶段的差异,让合作和互补充满空间。

  中德两国在“工业4.0”领域的实质性合作已经开始陆续落地,而中韩两国合作的巨大潜力更是让业界兴奋不已。

  李克强日前完成就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后首次对韩国的访问。在访问期间,中韩两国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确定,中韩双方将合作开展在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改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开发、应用和标准化、工业设计等领域的未来发展和战略研究,推动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领域的合作开发、示范推广及经验交流。

  刘元春指出,中韩经济互补性较强,韩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也比较高,加之,韩国的造船、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较快,在这些领域与韩国深度合作,将推动中国的技术进步。而且,在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等方面需要一个实质性的抓手,制造业一体化的合作和布局就有潜力成为这个突破点。

  “所以中韩两国战略的对接并不是就制造谈制造,而是整合多边、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刘元春说。中韩两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无疑为已处于“蜜月期”的双边关系再添一层纽带,还有望成为东盟10+3合作破冰的突破点。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韩在推动制造业升级换代方面的连通和对接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当然,这种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中国的崛起,在汽车、造船等韩国传统优势方面的制造能力越来越强,两国同样存在许多竞争。不过,在双方友好的背景下,竞争和分歧可以采用谈判等方式保持互利共赢局面。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部副主任金柏松则告诉中新社记者,中韩在制造业领域的对接将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助推东亚经济合作,并撬动RCEP等谈判进展。韩国还能在中美关系当中扮演桥梁作用。不过,在此过程中,传统强国日本可能会逐渐失去竞争力。(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