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消费金融和车贷成P2P转型首选

2016年09月30日 15:2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羊城晚报记者 戴曼曼

  “大家最近都患上了合规焦虑症”,网络借贷监管细则落地一个月后,深圳一家P2P老总在与羊城晚报记者交流时表示,自己最近接收到所有论坛以及会议邀请,都围绕着“合规”两个字。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多家平台以及业内人士发现,距离8月24日监管细则落地后的这段日子,平台境遇各不相同,而消费金融和车贷业务几乎成为转型的首选。

  1 网贷平台合规面临三大问题

  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监管细则”)终于下发,通过划定“13条”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了“13禁”,并且规定了网络借款上限,明确了P2P的小额、分散的性质。监管靴子落地,P2P平台合规则面临着三大问题,即银行存管、电信经营许可以及平台限额问题。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5日,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平台有130家,其中上线直接存管系统的平台有39家。银行直接存管也意味着此前银行+第三方的联合存管模式面临整改。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当前不少银行对于为P2P联合存管存疑,主要的担心在于不能够很好地把控P2P的资金流向及具体风险。“毕竟很多时候银行无法对项目的具体真实性进行审核”,某银行广州分行人士表示,从总行接到的通知已经显示,该行无法进行新的银行存管项目。

  而对于P2P来讲,还有一个担心则是因为接入银行存管而牺牲了用户的便利性。“接入银行存管,意味着网站无论是从投资流程还是页面设计都要重新调整,最担心的事是,原有客户对系统产生不适而造成用户流失”,新联在线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陈智诚坦陈,其平台近期接入银行存管后,保留了新旧两个版本,目的是“为了逐步让客户适应。”

  2 电信经营许可遭遇程序之困

  另一个让不少中小平台比较犯愁的,则是监管细则里对于电信经营许可的模糊表示,其第五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还应当依法向通信主管部门履行网站备案手续,涉及经营性电信业务的,应当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但就是这个“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引起了业内关于到底CPI还是EDI之争。这两者均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EDI许可证是指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而ICP许可证就是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中信息服务业务中的一种。

  也有平台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遭遇“程序之惑”。“我们咨询了通讯管理局,但作为电信增值业务的主管部门,他们希望获得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相关书函”,有正在办理相关许可证的平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向地方金融办了解时,却很难获得相关批文。

  据盈灿咨询统计,截至8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为2235家,其中仅有31家获得EDI许可证,约占1.39%;247家获得ICP许可证,约占11.05%;27家平台同时拥有ICP许可证和EDI许可证。

  平台限额不仅考验着平台合规,也让近期的投资收益遭受影响。数据显示,行业综合收益率延续了下降的态势,近一个月行业综合收益率已降至9.78%。

  3 消费金融或成下一个风口

  除了银行存管、电信经营许可,平台最关心的则是监管细则中有关限额的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早在监管落地之前,羊城晚报记者就留意到,P2P平台转型不少都是奔着消费金融去的。记者梳理发现,新规落地后就有包括PPmoney、点融网等几家较大的平台宣布进军消费金融领域。此前,有预测认为,消费金融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长陈宝国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坦承,P2P平台转型做消费金融会面临一些困难,如主要客户群体为蓝领,缺少征信记录,风险也会稍高一些。

  除消费金融外,不少平台也将目光放在车贷业务上。有测算称,2016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总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1万亿元。不过人人聚财CEO许建文表示,车贷业务实际操作层面并不好做。“不同于消费金融这样可以完全在线上开展,车抵贷的放款业务必须在线下开展”,许建文表示,“现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突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网贷之家网贷数据库统计, 2015年7月初至2016年6月底,全国至少有1070家P2P平台涉及车贷业务,占比在1/4左右。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