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经济回暖不是政府“强刺激”的结果

2016年10月23日 11:15 来源:国是星期三 参与互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元春

  中国经济企稳回暖的表现

  2016年3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企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云 摄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实际GDP增速企稳,名义GDP增速触底反弹。

  2016年3季度,实际GDP增速为6.7%,连续3个季度增速持平,结束了近年来持续下滑的趋势。名义GDP增速达到7.8%,连续4个季度回升,完成了触底反弹。同时,名义GDP增速连续3个季度显著超过实际GDP增速,意味着以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总体价格水平全面转正,通货紧缩压力大为减轻,经济增长的获得感增强。

  从总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增速双双企稳,内需较为强劲。

  2016年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9月份消费同比名义增长10.7%,比8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1-9月份消费实际增长9.8%,比上半年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

  同时,自8月份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扭转。2016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2%,比1-8月回升0.1个百分点,9月当月投资增长9.0%,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大为减轻。

  从外需来看,贸易出现改善,进口和出口跌幅双双收窄。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显著回落,加上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及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收缩,对我国进出口增长也造成了下行压力。经过一年多的调整,自今年2季度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速的跌幅显著缩小,尤其是3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和出口全面实现了正增长。同时,由于出口增速依然高于进口增速,中国继续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今年前3季度,中国货物贸易出口10.1万亿元,进口7.5万亿元,实现贸易顺差2.6万亿元,同比扩大0.6%,对经济增长仍有可观的正向贡献。同时,应该积极看待近期中国进口的快速增长,尤其是三季度进口增速超过出口,背后反映了中国利用贸易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有利时机,大幅增加对铁矿石、原油、煤、铜等商品进口,这对中国长期发展和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都有积极影响。

  从供给面来看,各产业平稳增长,经济回暖特征明显。

  首先,各产业平稳增长。2016年1-9月份,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比上半年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同比增长6.1%,与上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同比增长7.6%,比上半年增速提升0.1个百分点。从细分产业看,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建筑业增速小幅回落,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工业增速小幅回升。

  其次,工业增长稳中有升。1-9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保持在6.0%,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6.9%,增速均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3季度工业增长6.1%,比上半年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取得这一增速实属不易。9月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2.3%,原油产量同比下降9.8%;前3季度,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

  最后,从全社会发电量和用电量指标来看,经济回暖特征明显。1-9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3.4%,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两者增速相比上半年的1%和2.7%,以及2015年的-0.2%和0.5%,均有明显触底回升特征,尤其是3季度增速大幅回升,已经回到甚至超过2014年水平,实现了“U型”反弹。

  从总价格水平看,价格指数回升,核心CPI中枢上移,PPI由负转正。

  从价格指数来看,9月份CPI为1.9%,比8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近两年1.6%的平均水平;非食品CPI为1.6%,比8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高于近两年1.1%的平均水平;核心CPI为1.7%,比8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同时高于近两年1.5%的平均水平。分季度来看,相比1季度和2季度,3季度非食品CPI和核心CPI有明显的中枢上移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PPI跌幅持续缩小,9月份实现了正增长0.1%。尤其是9月下旬,国家统计局对24个省市区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与9月中旬相比,28种产品价格上涨,3种持平,特别是有色金属、煤炭、非金属建材等大类出现全面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CPI和PPI的相对变化,“CPI-PPI缺口”进一步缩小,9月份下降到1.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新低,这预示着工业企业的实际收益回升,将对企业下一步扩大投资经营活动产生积极效应。

  中国经济回暖不是政府“强刺激”的结果

  3季度中国经济回暖不是政府“强刺激”的结果。事实上,中国货币政策保持了较为稳健的水平,而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还有明显减小,市场内生力量增强。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卫红 摄
中新社记者 陈卫红 摄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定位,而且相比全球的流动性宽松,中国货币政策实际上偏紧。

  首先,2016年中国广义货币增速放缓。2016年,中国基础货币余额同比负增长,货币乘数上升到历史最高点,9月份广义货币(M2)的增速也仅达到11.5%,相比2015年13.3%的实际增速和2016年13%的年度增速目标,增速都明显偏低。同时,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增速为12.5%,相比6月份的12.4%没有明显的上升,相比3月份的13.4%还有下降。

  其次,2016年中国一直维持了较高的利率水平。2016年,在CPI较低和PPI依然为负的价格水平下,中国始终没有采取降息进行货币政策刺激。1年期的贷款基础利率始终保持在4.3%的较高水平。相比之下,为刺激疲弱的经济增长,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均采取了超低利率政策,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甚至采取了负利率政策。截至2016年9月30日,1-2年期的长期国债收益率为负值的国家就有德国、法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瑞典等国,而美国、英国、加拿大也基本接近于零利率。

  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减弱,对房地产投资依赖下降,民间投资增长则实现触底反弹。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明显回落。2016年3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仅增14.6%,相比1季度19.2%和2季度20.8%的增速,有明显的回落。事实上,3季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其绝对值也比2季度有所下降。

  其次,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继续下降。2016年3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仅增长5.2%,相比1季度6.2%和2季度6.0%的增速,呈逐季小幅回落的趋势。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下降到17.5%,为近年来的低点。

  最后,民间投资回暖,增速实现触底反弹。2016年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比1-8月回升0.4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3季度民间投资增长1.9%,比2季度增速回升0.4个百分点。分月度来看,9月份民间投资增长4.5%,比8月份的2.3%和7月份的-1.2%,呈现触底反弹的趋势。

  中国经济回暖反映了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增强

  中国经济回暖反映了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增强,是调结构和培育新动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带来的积极效应。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斌 摄
中新社记者 陈斌 摄

  企业效益出现持续改善,是宏观经济回暖的微观基础。

  首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持续提高。2016年1-8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长3.6%,高于上半年增速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1.2%的增速有明显的提高;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8.4%,高于上半年增速2.2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负增长1.7%,有显著的提高。

  其次,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显著下降。1-8月份亏损企业数量增速下降至1.1%,相比2015年31.3%的增速有明显回落;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额实现了负增长3.1%,即亏损额由增加转为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家问卷调查也显示,企业盈利指数从1季度47.2%的低点,连续两季度回升至3季度的54.7%,为2015年以来的最高点。这些变化标志着微观主体收益开始回升,为下一步投资企稳回升奠定了基础。

  就业稳定向好,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调查失业率下降。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67万人,已经提前完成1000万人的年度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为近年来的首次。同时,得益于2季度和3季度招聘需求人数的持续增长,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从1季度1.71的低点,回升至3季度的2.22。上述三方面指标充分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积极变化,说明中国经济开始回暖。

  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回升。

  9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0.4%,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民间财新中国PMI达到50.1%,均高于50%的荣枯分界线。事实上,自今年1季度以来,官方制造业PMI指数持续运行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持续在53%以上的景气区间运行,并于近期出现小幅提升;同时,民间的财新中国PMI指数也快速上行至50%的荣枯线以上。这些变化说明制造业和非制造的景气程度均有所改善,后期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

  与此同时,微观主体信心指数已经触底反弹,反映经济呈现向好的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企业家问卷调查以及银行家问卷调查,无论是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还是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都已经触底反弹,尤其是市场反应更为灵敏的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率先实现企稳回升,说明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的信心有了明显的改善。从上述各指数一些主要的细分指标看,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和消费意愿比例、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和盈利指数、以及企业家经营景气指数和盈利指数等,均在今年1季度触底后连续两个季度回升,预示着中国经济逐步回暖的信号。

  各项改革举措加速推进,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防范潜在金融风险、激发市场活力以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近期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改善经济运行情况。这些举措包括:

  (1)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些举措有利于控制房价和防范资产泡沫风险。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了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具体举措。这项改革举措旨在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助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3)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这项举措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水平和杠杆率,同时也有望通过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扩大企业投资。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表示,债转股新政可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下降10到20个百分点,大幅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4)中央深改组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项方案有助于加强产权保护以及稳定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总之,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和改革方案,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防范潜在金融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巩固经济回暖趋势。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