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币对美元一年来首破6.66 年内仍有“补涨”空间

2017年08月23日 02:1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人民币对美元一年来首破6.66

  分析机构预计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在当前水平基础上可能小幅升值

  时隔一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终于又升破6.66关口。昨天,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7年8月2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597元,比前日大涨112个基点,创下去年9月22日以来的新高。人民币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为6.6605,较上一交易日上涨97个基点,创近一年最高收盘。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三个月上涨3.68%

  自今年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强势上行。无论是离岸、在岸,还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均从6.9附近一路上涨至6.66左右。相比5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6.9051,三个多月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上涨3.68%。

  逆周期因子分化市场

  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

  近期,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报告正式宣布,“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已实现有序运行,并首次对逆周期因子进行了详细阐释。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积极影响。

  “今年5月中旬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出现一波非常明显的升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引入了逆周期调节因子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认为,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前,外汇市场上持续了较长时间的贬值预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出现了“非对称贬值”的缺陷,即当美元指数上升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美元指数下降时,人民币没有对美元指数升值。美元指数波动造成了人民币易贬难升。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后,一部分贸易商认为,这是释放了稳定汇率并让汇率双向波动的信号。他们把手中的美元转到境内结汇,结汇时在岸市场美元供过于求,推升人民币汇率压低了美元汇率。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通过提升预期管理的政策效率,逆周期因子不仅有效引导中间价向人民币基本面加速趋近,同时也并未造成汇率定价效率的显著损失,合理兼顾了汇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

  招商证券则表示,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可以分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并非单方向助推人民币升值,而是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是“双向波动”。

  年内人民币对美元

  仍有“补涨”空间

  还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当前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中国经济基本面支撑较强,再加上人民币预期自我强化、观望结汇盘入场等因素,预计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有“补涨”空间。

  央行参事盛松成昨日接受采访时称,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预计下半年汇率依然会维持稳定,甚至有所升值。他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底到6.6甚至6.5是完全有可能的。

  华创证券表示,8月初以来的人民币走强与以往不同,发生在美元指数反弹的背景下,也未发现央行明显的市场引导,或表明汇改以来的贬值预期有松动迹象。年内在美元指数难以大幅走强的背景下,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将维持阶段性企稳。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海外方面,美国核心通胀持续低迷具有结构性特征,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美元指数仍上行乏力,并可能进一步下探;而中国下半年国际收支结构性改善程度将进一步好于上半年,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背景下,考虑到“逆周期因子”的汇率双向波动预期管理作用运行良好,预计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在当前水平基础上,稳中可能小幅升值。文/本报记者 程婕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