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方巨龙与南亚大象如何为金砖增色

2017年09月05日 10:59 来源:中青在线 参与互动 

  东方巨龙与南亚大象如何为金砖增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2015年印度经济增速达到7.6%,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新兴经济体。这一现象为全球经济学家所关注。埋头赶上的印度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这两个人口最多的亚洲国家南亚大象、东方巨龙,在未来将是经济竞争对手,但还是有可能成为共同进步的伙伴,金砖国家中经济增速最为亮眼的两个国家将如何为金砖增色,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广东工业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林教授。

  印度经济起飞,中国经济增速是否还能反超

  印度经济增速去年超过中国,西方媒体也在渲染印度赶超中国论,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015年印度经济增速达到7.6%,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新兴经济体。西方媒体对此比较关注,一些学者也乐于接受媒体采访,刻意渲染印度赶超中国论。

  金砖国家概念的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将一直高于中国。印度具有庞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如果能够推进结构性改革和提高生产力,就可以轻松实现10%以上的经济增速。”

  在蔡春林看来,其实,对于印度经济增速超过中国,应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视角,印度与中国经济体量相差很大,经济规模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中国经济规模是印度的5倍以上,同样10%的增速,所带来的增量差距很大。而且,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体量小增速快也符合一般的经济发展逻辑认知。

  蔡春林说,应该看到,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存在变数,印度统计局在8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5、6三个月,印度实际GDP增速较上年同期仅为5.7%(2014年5月莫迪政府上台后,经济增速首次低于6%)。创13个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主要原因是国内税制改革导致零售商税负增加,影响商品销售。企业设备过剩,企业设备新投资低迷。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降低,截至6月底,印度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达到8万亿卢比(折合8245亿元人民币),一年多的时间内飙升30%。如果接下来的国内消费形势无法复苏好转,2017年达到增速7%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蔡春林认为,与印度不同,中国经济增长稳健,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增长动能持续发力,营商环境明显优于印度,对外资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内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企业减负让利措施推动有利,中国经济前景可期,未来不排除在增速上反超印度的可能。

  中印间是怎样的贸易投资伙伴关系

  中印两个近邻的贸易投资的现状如何,未来走势可能会是怎样的,相互的机会是怎么的?

  蔡春林说,根据我国商务部测算,目前金砖五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只占到五个国家整体对外贸易的5%,相互之间的贸易量还比较少,很多经贸合作潜力需要深挖。

  就中印而言,2016年印度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96.2亿美元。目前中国是印度的第一大进口国,从中国进口606.56亿美元,占印度总进口的比重是16.9%。中国是印度第四大出口国,对中国出口89.64亿美元,占印度总出口的比重是3.4%。印度对中国贸易逆差516.9亿美元,占印度总逆差的比重为54.12%。

  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矿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2016年出口额分别为23.8亿美元、15.8亿美元和12.6亿美元,矿产品增长41.3%,纺织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下降30.5%和12.6%,占印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6.6%、17.6%和14.1%。印度对中国出口的贱金属及制品下降幅度较大,降幅达到39.6%。

  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2016年进口额为316.6亿美元、93.1亿美元和43.4亿美元,纺织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增长7.5%,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下降21.6%和18.6%,占印度从中国进口总额的52.2%、15.4%和7.2%。印度从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为47.6%。

  蔡春林特别强调,中印之间贸易不平衡,印度贸易逆差严重,频繁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目前,印度是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在2016年,在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立案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达到21起。

  投资而言,许多中国知名企业将印度作为境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除早已扎根印度的华为、中兴等企业外,万达、华夏幸福等中国知名企业也计划抢滩印度。与此同时,印度优势产业的众多龙头企业也已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咨询领域的塔塔咨询、信息技术领域的Infosys、化工领域的信实(Reliance)、以及制药领域的兰伯西(Ranbaxy),都已在中国发展良好。

  蔡春林认为,中印贸易和投资未来的机会表现在,中国可以更多地从印度进口货物,扩大对产业园区的投资,更多地通过双边磋商,解决贸易争端,避免诉诸WTO贸易调查。尽快解决目前中印投资合作面临的签证、土地、劳工、贸易救济等诸多问题。更好地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搭建企业发展合作平台,推动两国发展主体进一步融合。如果这些制度性障碍和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中印贸易投资合作会上一个大台阶。

  中印智库与工商界如何助力两国经济

  2017年是金砖中国年,五国智库和工商界交流频繁。一些学者发现,在五国的智库交流中,印度智库的学者最积极参与由中国举办各项活动。中印学术界和工商界的互动如何助力两国经济?

  蔡春林说,印度智库特别关注公民以及公共问题研究,主要集中研究发展问题,提供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综合化解决方案,其社会影响力大,且运作机制灵活,英语优势明显,国际发展和传播能力强大。印度的中国研究所、亚洲学者协会等对中国研究较多。印度智库希望对中国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和研究,但受经费等限制,印度智库对中国的研究并不充分,缺乏系统整体的认知。研究领域大多是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文化等常规性的一般性研究,彼此之间缺乏互动与配合。智库与企业、行业协会、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不足,研究成果未能充分支撑中印关系进一步深化。

  同样,中国对印度的研究也明显不足,国内缺乏对印度问题的专门研究,大多是在南亚研究中心领域将印度作为一个国别进行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印度的权威性的研究成果。

  蔡春林说,如果不是此次洞朗事件,两个智库对彼此的研究热情并不高,未来这方面的研究会增多,国内智库也开始把印度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研究增多,相信印度智库也会更多更全面地开始研究中国,彼此开始相互审视,未来中印双边关系,智库合作和交流将占有更大比重和分量。

  蔡春林介绍说,印度工商界将中国视为机遇,中国快速发展和庞大的国内需求为印度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印度企业乐见中国发展,对的中印关系持证明看法。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强大的竞争力感到担忧,这从印度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就能够看出来,其实,印度政府出面的调查,都是印度工商界向政府首先提出申请,可以说是工商界与政府合力,共同对付中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力。整体而言,宏观层面,印度工商界希望中印友好相处,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微观层面则希望在合作中与中国开展竞争,对中国强大的竞争力心存畏惧,期望得到政府保护和支持。莫迪总理所提出的“印度制造”“创业印度”“智慧城市”。与中国创新创业、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战略也是不谋而合,两国工商界能够找到合作点,彼此受益、合作共赢。

  全球最重要的两个发展中经济体,中印两国应该如何共处

  这几年两国互办旅游年,印度电影宝莱坞大片《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热卖,票房过亿,吸引众多中国粉丝。中国的微信在印度的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

  中印两个民意基础现状如何,会怎样的影响中印经济合作?

  蔡春林说,中印两国民意相通历史久远,早在1400年前的唐朝时期,就有“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打通两国经贸文化等多领域交流的通道。印度香客经乃堆拉山口赴中国西藏朝圣的新路线将正式启用,这些“人和”的元素为两国深化合作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但蔡春林表示,应该看到,中印两国普通民众实际上相互了解不多,中国更多地是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派遣留学生,吸引外资等也主要是对发达经济体,对于印度缺乏从内心里的了解。印度与西方主流世界沟通交流频繁,向西方看齐,对中国了解不够深入。这样的心态也导致两国民众彼此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差距很大。

  蔡春林建议,未来应该通过金砖五国机制,推动民心相通,挖掘合作潜力,造福于普通民众。为经贸合作提供更加友善的民意支持。

  在蔡春林看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印相处的根本遵循。两国人口都超10亿,是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只要双边和平共处,以合作推动经济发展,使两国20多亿人口过上幸福生活,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以目前的世界格局和实力对比,两国谁也无法彻底打败对方。两国应该共同维护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重大问题上积极沟通互动,妥善解决现实问题。在经贸领域,不要动不动就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应该更多地创造友善的营商环境,提升双边合作层次,共享彼此的快速发展成果。

  作为研究者,蔡春林认为,中国具有强大的基础设施设计、建造和投资能力,技术、人才充裕,印度可以为中国企业进入提供更加友好的待遇和条件,把现有的产业园区做实做好,适时建立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优惠园区,吸引更多投资。印度经济增速很快,国内市场庞大,机会很多,中国企业也可以多尝试抓住印度经济增长的机遇,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如今,中国已提出“向西开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合作倡议,不断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莫迪总理执政以来,也先后提出“香料之路”等发展计划。正如莫迪总理所提,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两国的发展目标一致,发展理念相似,发展战略契合,中印两国应深入对接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合作水平,推进多领域合作“融合”。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中印作为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最珍惜的就是和平与发展,两国的理想和目标息息相通。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两国应该肩负起这份历史的责任和担当,共同做好中印友好合作发展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促进两国经贸融合,携手走上未来之路。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